聚光灯 345期 | “中国湖泊第一馆” 长期闲置并非孤例
晶报记者 李跃
2023-12-01 08:56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第一”的王冠不是那么好戴的——

据《湖南日报》报道,近日,湖南省委主要领导在岳阳调研,不打招呼暗访了洞庭湖博物馆,要求针对博物馆建成后长期闲置的问题,深入研究可持续、有效益的运营机制,有效盘活公共资源。

洞庭湖接纳四水,吞吐长江,洞庭湖博物馆被当地称为“中国湖泊第一馆”,总占地面积280亩,主体建设工程于2018年12月竣工验收,累计完成投资7.8亿元。2020年12月,三楼规划展览馆开馆。然而,由于文物征集难度大、经费缺口大、后续运营成本高等原因,新展陈大纲还未建设实施,洞庭湖博物馆建设处于停工状态。

对此很多人会问,“文物征集难度大、经费缺口大、后续运营成本高等”这些显而易见,建设之初就可以预料到的问题,为何不在设计建设当初予以充分考虑?

大象新闻为此发表题为《“中国湖泊第一馆”何以长期闲置?》的评论称,不可否认,每个城市都希望能像西班牙的毕尔巴鄂一样,通过创造一个博物馆,复兴或带火一座城市。然而,巨额资金、明星建筑师、夸张设计、高调宣传的方式并非每次都能奏效。巨额投资是否会打了水漂、美丽创想是否会化为泡影,这是需要认真考证的。

事实上,稍稍梳理一下便不难发现,类似这种博物馆建成后长期闲置问题,并不少见。

早在十年前,新华社便推出报道《博物馆建设热的冷观察:盲目跟风 超前建设 浪费严重》称,博物馆建设热潮中也出现了盲目跟风、超前建设现象,重建筑轻功能、重建设轻运营的“两重两轻”问题突出。比如,安徽省博物馆,尽管建筑面积高达6万多平方米,但展陈空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内部空间浪费明显,馆藏20多万件文物只能展出2000多件。

报道还称,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认为,应该给火爆的博物馆建设热潮适当降温。“日本在经济腾飞时期建设了大概3000余座博物馆,后来当经济发展进入泡沫期后,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博物馆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对此,我们需要保持适度的警醒。”

2015年3月,《海南日报》推出的报道《博物馆“高烧”背后的隐忧》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笔下“大观园”的原型,来自于他出生的“江宁织造府”。2009年元旦,耗时3年、花费逾7亿元的南京江宁织造府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然而,在开馆后很长一段时间,这家博物馆没有一件文物入藏,办公室墙上周汝昌、冯其庸的2幅墨宝,算是这个博物馆仅有的文物——多年过去了,洞庭湖博物馆面临的是同样的困扰。

“现在很多地方是‘鞋子先做好,不管脚大脚小’,有的地方甚至连展品都是‘零起点’。”面对这样的怪现状,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陆建松曾这样感慨。

大象新闻的相关评论文章也举例说,有民间博物馆馆长谈到一个博物馆开馆的条件时就曾说,首先就要有独特的藏品,没有二十年以上的收藏积累,不断研究、发掘藏品的价值就没有开馆的条件。这对于一家新建的博物馆而言,显然太难了,解决有博物馆而无文物的尴尬就不容易,如果要再想征集到独特的藏品,肯定得下大功夫,而且还得花大血本。

那么,这些年来,博物馆建设为什么在多地一哄而上,高烧不退?荆楚网上一篇评论分析认为,很可能又是一种政绩冲动的表现。2019年7月,针对“未来三年郑州将谋划建设各类博物馆100家以上”的消息,《中国美术报》直接以“拿什么来建100家博物馆?”为题用整版篇幅展开讨论。

另据《海南日报》报道,一些地方建博物馆只是以文化之名圈地圈钱,“业内人士介绍,某地航天博物馆打着所谓的央企旗号,先搞航天主题乐园,批到地建好房子,配套一个小博物馆,里面弄几个模型摆一下,时间长了没人看,又可改为商业和物业,一举多得。还有一些收藏博物馆挂着博物馆的牌子,里面却是‘古玩城’,建好后出售或出租给商户,实际上就是商业性质的商贸城。”

总之,博物馆建设中的速成馆、挂牌馆、空壳馆等乱象必须得到遏止。洞庭湖博物馆后续如何破局,值得持续关注。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李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