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故事 261期 | 分会场诞生记
晶报记者 谢晨星 统筹 马骥远
2023-06-02 08:51

“和主展馆相比,分会场是真正的永不落幕的文博会。” 被称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一项伟大创举的文博会分会场模式,在文博会的19年里创造了一个个“崛起传奇”。

从首届开始,文博会开始“试水”分会场机制。从首届的1家分会场,到本届64个分会场,这一机制效果显著。分会场大多是深圳的文化产业园区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这批园区和企业与主展馆相互应和。

无论是旧厂房中成长起来的华侨城文化创意园(OCT-LOFT)、F518时尚创意园、田面设计之都,还是从小村落华丽转身的大芬油画村、鳌湖艺术产业集聚区,这些多姿多彩的分会场不仅为文博会奉上一道道精彩的风景,更成为深圳文化企业的集群与孵化地,同时也是市民休憩、享受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在这里,文化创意为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注入强大的造血功能,而这,也正是城市发展的未来动力。

用文化创意的力量为产业升级注入持续动力

2004年11月17日,大芬村的千名画家、画工在村内现场摆开画架,创作油画。这里是首届文博会大芬油画村分会场,分会场正在展出“中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美术作品联展”和“外国油画作品展”,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嘉宾和观众们参观了油画村各个展厅和千人油画创作表演现场。

“没有文博会,就没有大芬油画村的今天。”前龙岗区文产办副主任、现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管理中心主任彭罡深有感触地说,大芬油画村从1989年开始起步,但真正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是从2004年成为首届文博会分会场开始的。“成为分会场之后,中央领导来了,各地政府代表团来了,大量游客和买家也来了,大芬油画村一举成名,连英国《金融时报》、美国《纽约时报》都对这里做了大篇幅报道。”彭罡介绍,2005年大芬油画村油画销售额翻了一番,2011年油画产值按属地统计达5.5亿元,整个行业产业链产值达12.5亿元。在中国5大商品油画基地中,大芬村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

第二届文博会,水贝珠宝项链街区成为分会场,之后和大芬油画村一样迈上了跨越式发展之路。初步统计,2011年文博会期间有26个国内外考察团来到这里,包括美国洛杉矶市经济发展局组织的一个高端团。展商表示,作为文化产业展示、交流和交易的国际性大平台,文博会给整个“水贝珠宝”带来了太多利好。

在深圳文博会的成功经验中,分会场模式是文博会的一大特色和亮点。“集群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深圳文博会分会场的一大特色。通过创建集聚区式分会场,深圳的文化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2012年,第八届文博会首创了集聚区式分会场的模式。

第十届文博会的主、分会场加强互动效果明显,共促交易额大幅提升。展会期间采取了系列措施促进主、分会场的资源共享、互动双赢,分会场成交额1064.3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45.78%。文博会的分会场日益体现出资本吸引力、品牌影响力和整体竞争力增长的特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分会场已成为推动文博会发展、促进交易、提升质量的重要支撑。 文博会强大的平台与聚集效应,更为这些企业与园区谋得了发展良机:深圳大学城创意园2013年首次成为分会场,通过文博会吸引的产业资源,园区2013年产值达15亿元,比2012年翻了两番。为产业升级注入持续动力。2014年,广田装饰分会场是文博会首个“建筑装饰设计”主题分会场,短短几天内,其总成交额就突破了100亿元。

2015年12月,深圳文化创意园区发展高峰论坛上,时任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说:“深圳文博会大旗11年屹立不倒,分会场功不可没。分会场像树根一样,把营养源源不断地吸收进来。文创产业重塑了深圳地理,地缘因素将成为文创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博会分会场模式培育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深圳力量”,造就了深圳文化产业最亮丽的成绩单。

19年来,在文博会的磨砺下,深圳形成了“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而借文博会的平台,用文化创意的力量为发展寻找新动力,也成为了本土文化产业借文博会提升自己的机会。

▲2004年首届文博会,大芬油画村分会场作画现场。

▲2006年文博会“艺展中心”分会场开幕,来自国内外大批参观者欣赏中国传统工艺绢画。

从旧厂房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今年深圳文博会组委会公布了64家分会场名单,华侨城创意文化园(OCT-LOFT)再次位列其中。

自6月7日起,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以“共鸣”为分会场主题,为公众带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艺文活动——聚焦亚洲设计的“一人一世界”系列讲座,分享原创好物的T街创意市集,游走于先锋前列的明天音乐节等将一一拉开帷幕,踏着文博会的节拍,我们看到来自文化创意产业的崭新活力正在OCT-LOFT这场“共鸣”中流淌开来。

对于这座已运营17年并在国内拥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创产业园区而言,今年其实已是它第12度作为文博会分会场,亮相公众视野。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生长轨迹,改造与重生,是对深圳2003年“文化立市”战略的深刻呼应;而它的定位和发展,也与深圳产业发展的脉搏保持频率一致——自开园以来,园区就以创意设计产业为主要业态,积极搭建产业平台并推动其发展。2012年,园区被《深圳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列入“创意设计”领域的重点建设与提升名单,进一步获得发展“加速度”。

可以说,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是伴随着深圳特区文化创新发展而成长起来的,见证了设计产业成为深圳乃至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并逐步建立起“创意策源地、文化目的地”的公共印象。

经过17年的持续运营、不断生长,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从开园初期入驻机构为数不多的旧厂房新生状态,到如今发展成拥有近三百家创意文化及艺术机构、业态占比超90%的入驻规模的国内知名文创产业园区,并以融合“创意、设计、艺术”于一体的产业为依托,持续引领城市创意生态。

回溯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发展历程,文博会确实在其中占据着重要节点。

首届文博会诞生于2004年,同年,华侨城集团以保留建筑肌理及尊重历史痕迹的方式,启动对东部工业区旧厂房的改造计划。至2006年5月,第二届深圳文博会期间,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宣布正式挂牌,标志着这座从旧厂房中来、向创新产业去的园区,正式参与到深圳文化发展历程的书写当中。

凭借率先开放的南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于2007年正式与文博会“结缘”。那一年,华侨城集团获国家文化部授予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作为其重要部分的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则成功作为第三届深圳文博会18家分会场之一,受到广泛关注。

2012年,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通过二期改造实现南北两区整体开园的次年,园区成为第八届深圳文博会分会场,并由此开始连续每年入选文博会分会场。值得一提的是,同年3月深圳市政府发布《深圳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华侨城创意文化园被列入“创意设计”领域的重点建设与提升名单,这也意味着园区以及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走上了“加速度”。

作为文博会分会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历年在这一盛会期间,均设置富有前瞻性与创意特色的分会场主题,打造兼具在地性、专业性与参与性的分会场系列活动,包括关注公共议题与城市空间关系的OCT-LOFT公共艺术展,秉持先锋实验精神、推动声音艺术传播的明天音乐节,致力于孵化优质本土原创品牌、拉动文创消费的T街创意市集,鼓励设计思维交流碰撞的“一人一世界”讲座……这些由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主办的艺文活动均已由园区辐射至城市乃至大湾区,成为了深圳市民心目中的文化记忆。

在紧密围绕园区特色持续打造文博会分会场活动以外,华侨城创意文化园还始终坚持发挥自身的引领、聚合及催化的作用,促进文创产业的跨界融合、共荣共生,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推力。2021年,迎来挂牌15周年的华侨城创意文化园获授牌首批“深圳特色文化街区”,并将“聚·场TO-GATHER”作为当年文博会分会场系列活动的主题,在体现出其作为城市“文化目的地”“创意策源地”独特引力的同时,亦折射出OCT-LOFT沉淀多年、极具生产力的创意生态——园区入驻企业90%以上为创意、设计、文化类机构,它们不仅活跃在各自专业领域前沿,也积极参与城市文化建设,它们的坚守与活跃,也让园区逐渐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不断为城市文创产业注入新动能。

2022年创意园文博会分会场的主题“流动FLOW”,则从“创意人文社区”的角度出发,结合OCT-LOFT创意节、OCT-LOFT超级新年等活动,切实促进业界与公众及社会各界的有效连接。

文博会这场立足深圳、辐射周边的城市级文化盛事,既是属于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公共文化的“高光时刻”,也让多次作为分会场的OCT-LOFT得以深度参与、同行共建的方式,打开了面向业界与公众的“创意之窗”。

▲华侨城创意园分会场往年活动现场。

本届分会场聚焦“20+8”产业集群

“国家立场,深圳表达”。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文博会的“国家立场”,而借家门口办展的机会,将深圳文化发展的成果展示在世界面前,引进资源拓展本土的文化产业,则是一种“深圳表达”。

今年,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引领下,围绕市委市政府培育“20+8”产业集群的工作部署,多家分会场结合自身特色突出展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成果,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展现出深圳数创产业集群发展的勃勃生机。

文博会分会场活动产业内容十分丰富,主题涵盖数字创意、影视动漫、工艺美术、文化制造等多种业态,并呈现强化数字赋能、加强中外文化合作交流、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强化湾区交流合作、助力文化行业复苏等特色和亮点。

环球数码分会场以“智慧引领数字中国,人工智能共赢未来”为主题,推动娱乐、AI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虚拟人、数字影视、IP数字资产、金融投资等行业跨领域合作,并联合国际数字文化科技联盟等举办数字经济高峰论坛、中国数字文娱行业发展趋势大会、元宇宙场景应用战略发布会、AI 与CG视觉艺术交流会、数字虚拟人互动体验等活动。

F518创意园以“数创新生”为主题,聚焦数字创意产业,推进数字技术在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全面赋能,举办数字化运营全链路发展论坛、数字文创产业人才高质量培养与应用大会、“数字绿洲”美好生活特展、玩转沉浸式直播间等活动,助力产业升级,促进业态创新及融合发展,完善数字创意生态体系。

文博会分会场坚持面向海外市场,聚焦对外文化贸易议题,积极探讨和开拓国际市场,深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天安云谷数字创意产业园分会场围绕“文化引领·数字未来”主题,举办2023全球跨境高质量数字出海高峰论坛、“布局蓝海,掘金中东——数码选品中东专场盛会”、深港文创产业交流会、数字经济大会等活动。

UTCP大学城创意园集聚区分会场围绕新时期对外文化交流主题,依托集聚区中澳平台产业资源,举办中澳创意文化节、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家艺术特展、国际非遗专家主题工作坊等,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交互场景体验。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分会场以“印象俄罗斯”为主题,引进俄罗斯高端参展商,搭建俄罗斯文化艺术展示平台,增进中俄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贸易合作。

INPARK文化创意园以“中意文化+”为主题,设置“中意文化+设计”“中意文化+数字”“中意文化+创客”及“中意文化+创意”四大版块,促进中意双方企业交流合作。

今年,各分会场还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策划系列主题活动与展示,体现了各分会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深圳书城中心城引进朱炳仁铜、喜万年年嫁女饼、严记双皮奶、白氏药香、中正造像等非遗文化品牌,通过策划“时序岁丰”非遗主题融合展及“非遗造物坊”非遗主题街区,挖掘传统文化内容,促使通过非遗的传承与创新,融入现代生活,更将常态化开展各类非遗文化活动及文创展销,打造“时时有体验”“天天可购买”“刻刻有人流”,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博会。

观澜湖艺工场分会场的品牌活动与重头戏则是“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这也是中国手工艺业界和非遗业界的一场全国性专业论坛。盛会持续关注手艺文化“日用之道、文脉传承”“民生与民艺”“传统与新生”“创造聚力、匠心百年”“非遗·焕新·时代”,聚焦手艺品牌的“打造与营销”、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活化”、设计和数字非遗赋能、非遗研学与体验,让全国手工艺业界和非遗群体了解传统手艺的渊源、发展、创变,关注新老手艺人观念与设计的碰撞。

版权声明:

本专栏刊载的所有内容,版权或许可使用权均属晶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改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谢晨星 统筹 马骥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