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将打造“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让市民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
东莞+
2023-04-18 17:42

拥有深厚中医药文化和优越资源禀赋的东莞,中医界名家辈出,各领风骚。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中医药如何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东莞当前面临的重要议题。

4月17日下午,2023年全市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总结近5年来尤其是2022年中医药工作情况,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巧利提出,要以打造“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为改革切口,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中西医协同,着力推进中医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抓重点、破难题、开新局,奋力推动全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4月17日,2023年全市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市中医院举行

全市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馆

过去五年,东莞一如既往地重视发挥中医药的多元价值和特色优势,高效统筹好疫情防控和传承创新发展各项工作,中医药文化在莞邑大地蓬勃发展。

在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中,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彰显,贡献了中医药力量。在新冠疫情防治过程中,东莞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及时、深度、全程参与疫情防控救治,所有收治病例均纳入中医辨证论治范围,定点医院在院患者中医药治疗有效率达98%以上,明显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转重率和病亡率。

据统计,新冠疫情期间,全市共提供预防调养方91.2万剂、中药专用方5.2万剂、中医药协定方7.2万剂,运用中医外治法3.4万人次,筑起了中医药“防感染、防转化、防复阳”三道防线,为抗击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年来,中医药服务资源大幅增长,“顶天立地”中医药服务体系高位推进。到2022年底,全市中医医疗卫生机构351间、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3148人、中医床位数3105张、中医诊疗量达667.5万人次,较2017年末分别增长了162%、71%、44%、22%。

截至去年,全市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馆,337个站点均可提供中医药服务。东莞市建成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虎门中医院和其他综合医院中医科室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馆为基底,社会办中医为补充,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2022年,东莞市以打造“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为改革切口,被列入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城市之一。

过去五年,东莞中医医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东莞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数据显示,全市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省高水平重点专科2个,省中医重点专科5个,市中医重点专科31个;国家级师承项目指导老师7名,省名中医13名;各级各类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76个,向基层延伸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分站30个。

打造“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

中医药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大有可为,也应该要大有作为。新征程上,东莞中医药事业该当何为?

今年年初,省市先后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东莞围绕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品质医疗、温暖服务、守正创新、协调发展’的发展愿景,东莞中医药事业就是要紧紧围绕这16个字的工作目标谋篇布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张巧利表示,要以促进传承创新发展为方向,以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为改革切口,深化新一轮中医药强市建设,奋力推动东莞市中医药事业走在全省前列。

东莞作为新一线“双万”城市,却始终面临着没有县级中医院,中医药优质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等体制机制性难题。张巧利表示,立足“双万”新起点,东莞要在综合医改总体框架下,统筹布局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3—4家相当于县级中医院服务能力的新型镇级中医院;深化中西医协同工作,探索建立中西医协同城市医疗集团,形成“双核驱动”的中医药改革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要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馆、中医阁和中医护理门诊建设,提高高水平学科团队的辐射力,形成以市带镇、镇社一体、多元化发展、一体化管理的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推动实现“小切口、大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的需求。

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东莞将构筑“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中医药防疫屏障,强化重点人群保护,提升重症救治能力。加快推进省级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与重点学科建设,制定三年建设周期及中长期发展目标,强化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学科和人才培养,在实施重大疾病防治行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中发挥中医药作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妇幼健康、老年健康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妇女、儿童、老年人常见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东莞将强化中医药健康管理功能,针对特定人群建设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中医慢性疾病管理平台,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建立中西医协同诊疗制度和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大力实施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提升工程,以医养康养结合托起健康“夕阳红”,推动中医药“医康养”资源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扩大康复和护理等接续性服务供给。

今年建成首批3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实施东莞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奋进之年。张巧利表示,要抓住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新需求,提升东莞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水平。

张巧利要求,要扎实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高位推动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工作,协调解决示范区试点工作中跨部门、跨区域的重大问题,以打造“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为改革切口,出台示范区试点工作方案。推进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推广“互联网+中医药”“智慧中药房”等新型服务模式。建设新型镇级中医医院,推进虎门中医院新综合住院大楼筹建工作,选取几个中医药基础较好的镇级综合医院,向中医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转型,统筹布局区域中医医疗中心。

同时,优化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推进省级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与重点学科建设,强化重点学科和人才培养。加强现有2个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26个省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42个市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启动2023年市级中医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工作。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3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基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分站和中医护理专科门诊,建成首批3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此外,东莞还将促进中医药技术传承创新。一方面,推进中医药学术传承工作,遴选10个市级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建设市中医药技术中心。另一方面,推进东莞市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项目,建设市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市中医药公共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推进市中药制剂中心和市中药煎配中心建设,市中药制剂中心与省中医经典病房试点单位联合开展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经验方新药研发。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作推出一批易于传播推广的中医药新媒体产品和科普图书,擦亮“悬壶莞邑”精品品牌,讲好东莞中医药故事。

东莞作为中医药强市,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切实把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义不容辞。“东莞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张巧利表示,我们要围绕促进东莞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全力谱写东莞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篇章!

(原标题《东莞将打造“15分钟优质中医药服务圈”,让市民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关越 三审 张露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