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论场|《云身》的疑问,透出人类的无能为力
晶报记者 伍岭
2023-03-22 15:47

■伍岭

当我们谈论科幻的时候,我们仅仅是在谈论一些现象。比如《三体》《流浪地球》等,逃不开刘慈欣的巨大影响,也只沉沦于科技的无限发展。显然,科幻不止于此,上周末在南方科技大学公演的《云身》,就将科幻真正拉回到观众的眼前,它没有大屏幕的阻隔,没有声光电的特效,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舞台上,离你咫尺之遥,不得不让你思考科幻背后的那些东西。

《云身》是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联合制作的一出科幻戏剧,由深圳编剧、深圳导演、深圳演员、深圳剧务运营组成的深圳题材作品,推出了AI时代(人工智能)“云身”的全新概念。《云身》一直强调的是“哲理”,是需要人们走入剧情,想象自身与云身的关系,从而引发诸多思考。在一个最直观的场景(真实的舞台)下,科幻剧成功地将元宇宙的思考空间拉得更大更满。当然,在深圳,这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云身》剧照

为什么这么说?深圳一向被认为是最具科幻体质的城市,无论是40余年的发展所带来的惊人成就,还是其在工业设计和生产中的创新,深圳都表现出了科技与未来的即视感。《流浪地球2》中就有不少深圳元素,深圳科技制造在流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实深圳科幻还做得更多,走得更远。除了涉猎过科幻电影,自南科大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深圳就有了学院派的科幻研究和科幻文学创作的阵地,舞台剧这种形式也早有尝试,《三体》舞台剧多次登陆深圳,同样反映人工智能故事的《深AI你》的舞剧也曾在深圳的舞台大放异彩。但这次的《云身》又格外不同,它的主创团队来自深圳的两大高校(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呈现出年轻的创作力量,彰显属于深圳的科幻观与思考方式。

反转,无疑是戏剧中最重要的冲突,《云身》里也有一些反转,比如嘲笑“云身”的“云身”并不知道自己也是“云身”,只有到了最后,他才意识到被命运扼住了咽喉。比如梦境与现实的反转,比如“云身”积极的人生观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反转,再比如在销毁“云身”问题中,智人立场反复的反转……这些反转一次又一次地将观众拉近,并带入剧情中,每一次都会想,如果我是“云身”是否能一直充当和“智人”的替身?如果我是智人,又该如何放下对“云身”觉醒的恐惧?当“云身”与“智人”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时,又该如何抉择?

科幻文艺的发展走到今时今日,已不再停留于想象的层面,而是有更多人性上的探索。人工智能成为新一代的智人也许只是时间问题,就像智能手机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ChatGPT也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交流与工作的方式,人工智能难道就不会自我进化成有意识的新人类吗?科幻的意义在于启发,而启发的前提必须能让观众的心灵有所振动,《云身》做到了这一点。在人与“云身”、人性与觉醒之间,其实贯穿着彼此一生的故事。人的一生与人工智能的一生,看似平行发展,实则相互牵制,影响是漫长的。

这也让我想起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作者就运用了梦境与现实中的外星人初遇的双线索叙事方法,《云身》也多次切换不同线索视角,有时空重叠的物理效果,其实人性就是在不断重叠中激发出矛盾、懦弱、自私与同情等变化。当“云身”觉醒,审视着人类的贪婪与渺小,用梦境述说世俗欲念时,人类甚至都不敢直视。所以,人类还会有更好的选择吗?未来已来,我们该与谁共存,很多时候人类也无力选择,或者交给命运,或者放下高傲的笔,静静地审视自己。

《云身》最让人回味的一幕也就在于此,它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这在科幻作品中给予了观众一个全新的世界,有了思索生、思索作而不为、思索人与其他物种的和谐共生等问题的空间,而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伍岭)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