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湾海底热火朝天 盾构双龙势若长虹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2022-10-25 20:23

10月的深圳,迎来些许凉意,在潮平岸阔的妈湾海底,却藏着一片火热景象。两台“海底巨龙”正在破岩碎石,大步前进。在深圳首条跨海隧道,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通道之一的妈湾通道建设现场,平静的海面下,数十名建设者正在30米深的“海底工地”挥洒汗水。妈湾跨海通道的盾构机将穿越宽阔海面,连接起前海中心区与西部港区,实现大前海片区客货分离。深晚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目前妈湾通道左线盾构掘进已超过800米,右线盾构掘进已经超过1600米,预计最快于明年底建成通车。

妈湾通道右线施工现场一处文字光标显示,此处已进入海底。深圳晚报记者 张焱焱 摄

记者亲探海底 通道平均深度约为海底30米

10月24日一早,深晚记者来到妈湾通道右线的施工现场,跟随建设者的脚步,行至地底30米深处,终于抵达海底隧道的盾构现场。中铁隧道集团妈湾跨海通道项目土木总工王彬彬告诉记者,妈湾通道分为明挖段与盾构段,明挖段即地面段,盾构段为海底段。

行约百米,深晚记者看到一处文字光标,“妈湾跨海通道从这里入海”。若无此处提醒,深晚记者根本察觉不到自己已进入海底。王彬彬向深晚记者介绍,盾构机从近海处始发,一路纵深掘进,慢慢掘至海底。“盾构最深处在海底35米,隧道的平均深度大约在海底30米。”

王彬彬告诉深晚记者,在“妈湾号”下井始发前,项目就已精确设计好了盾构机的掘进路线,将线路数据全部计算好输入导向系统中,相当于给盾构机装上了“电子导航”。盾构机工作时,后台操作人员每分钟都会进行2到3次的参数比对,以确定路线是否准确。若有偏差,可以通过后台操作系统控制盾构机精准发力,“往左拐或者往右拐都可以”。

依托智慧数据平台 工程建设高效精准

“妈湾号”遭遇的上软下硬不均地层占比超过50%,岩石最高强度达到193兆帕,地层的复杂多变给工程带来了严峻挑战。

施工中,建设者以智慧盾构TBM工程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实现对掘进参数实时智能监控、自动预警。采用数字化北斗定位,信息化BIM、5D及智能化监控等技术,对工程建设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感知,改变了以往人工监管、人为放样的传统方式,施工精度和监测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建设者还为盾构机配置了专职“参数分析员”,汇总地质研判、渣样分析、刀具监测和声音采集等系统得到的信息,每日由技术负责人牵头召开掘进分析会,实现了一环(2米)一研判,一环一交底。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实现施工零泄漏零污染

王彬彬告诉记者,项目团队驾驭这台超过五层楼高的“国之重器”,在软硬不均的复杂地层中艰难掘进的同时,高度重视环保工作,采用了盾构机管路延伸零排放收浆设计,实现了泥浆的零泄漏、零污染,确保了隧道整体的施工环境,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

超大型智能盾构机的掘进,可带来更加环保高效的隧道施工成果。深晚记者在现场看到,盾构机掘进完成的隧道部分已然成型。巨大的白色管片环环相连,拼装出完整的隧道。

王彬彬告诉记者,隧道由一环一环的管片拼接而成,每十片管片拼接为完整的一环。管片的重量不容小觑,平均每片重达15吨。就连固定管片的螺钉长度也达到70厘米,记者尝试单手拿起一根钢钉,颇为吃力。

海底隧道与陆地隧道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需特别注意海水腐蚀渗漏问题。谈及此,王彬彬向记者介绍,制造管片的混凝土为高强度型混凝土,另外,每一片管片在安装之前,会涂刷专门的防水涂料,以及防腐蚀材料。而在管片之间,还有密封胶条,安装时通过高强度压力将其压紧,牢牢封住隧道,不让一滴海水渗漏。王彬彬表示,隧道在施工中采用了多重手段,其目的就是将妈湾通道锻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百年工程、安心工程。

最快明年底通车 助力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

妈湾跨海通道主要承担南山港区(妈湾、赤湾、蛇口)的疏港货运交通,兼顾承担妈湾、赤湾等片区的客运交通联系,实现前海对外交通的“客货分离”。其建设对优化港区疏港交通组织,减小疏港交通对南山区和前海合作区城市环境的影响,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意义重大。

深晚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按照目前的施工进度,妈湾通道预计最快于明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将有效完善“特区中的特区”前海片区的外部路网结构,链接南山港区的疏港货运交通,兼顾联通妈湾、赤湾片区与大铲湾等片区的客运交通,实现前海片区的客货分离和过境分离,进一步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起到积极作用。

【记者手记】

2021年7月,深晚记者见证了妈湾号的始发下井,时隔一年多,记者再次来到这片建设热土,妈湾通道已经施工过半,通车在望。一旁的大铲湾码头繁忙依旧,紧邻通道的企鹅岛业已开工。站在工地远眺海面,对岸的前海中心区高楼林立,湾区之光摩天轮仿佛近在咫尺。日新月异的深圳西部湾区,正以腾飞之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百公里黄金内湾中。妈湾通道的开通,将彻底改写前海客货混行的历史,为前海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越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深圳实现“西进西出、东进东出”高质量转变提供先行经验。

(原标题《妈湾海底热火朝天 盾构双龙势若长虹》)

编辑 特区报-李斌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