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沙头角边检志愿之星李恒辉:传递有温度的“千篇一律”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黄炫 文/图
2022-08-17 17:32

“您好,请出示您的健康码。”

“别着急,请用您的微信扫一下这个码,点这里,可以了,来,测一下体温。”

“来,我帮你搬上楼去。”

……

每天下班后,他就换下警服,穿上红马甲,站在各小区卡口,反复指导来来往往的居民落实防疫举措,帮居民搬物资、送快递。在这日复一日的系列动作中,他用“小人物”的大担当,诠释着一名移民管理警察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向社区群众传递着“千篇一律”却温暖如煦的警民深情。他是深圳边检总站“抗疫志愿之星”、沙头角边检站民警李恒辉。仅2022年上半年,他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长达360余小时。

李恒辉(右)

新冠肺炎袭来之初,许多人心怀忐忑,避之不及,李恒辉作为一名老党员、人民警察、退伍老兵,主动报名参加3项志愿服务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奔波于各街道社区之间。因为担心混淆志愿活动,他随身携带了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每周的活动安排。2022年以来疫情形势复杂多变,身为盐田区街道办退役军人服务队负责人之一,他先后带队参加“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志愿者服务”“沙头角边检站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深入盐田街道办的明珠、东海、永安、盐田等社区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

期间,李恒辉凭借自己在边检岗位上练就的“火眼金睛”,核查出2名冒用核酸码顶替他人检测的违规人员。2022年3月,他居住的小区一住户因与确诊人员密接,全小区采取防疫管控措施。危急时刻,他主动请缨参与本小区8000余人连续三天核酸检测大排查志愿服务。虽是简单的动作和语言,但重复下来,常常也是腰酸背痛、口干舌燥,他就赶紧抓住间隙揉揉肩、捶捶腰,硬是咬着牙完成志愿服务。

战疫在社区,更在边境线。沙头角边检站担负着沙头角口岸、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关口、长岭和罗芳耕作口等执勤点的查验任务。作为一名“老边检”,查验通行人员证件、车体检查、快捷通道引导、警戒监护,这些岗位李恒辉几乎全部干过,全能的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无论寒冬酷暑,不管日晒雨淋,身上的警服是他的铠甲,头顶的警徽是他的盾牌,只要披上防疫隔离服,他就是逆行在抗疫一线的“战士”。防疫物资最为紧缺的时候,他千方百计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多方采购,备齐500个医用口罩捐赠给单位。深圳血库因疫情存血量告急之时,他无偿献血共计800cc;执勤中,年过半百的他,每天在车辆查验场地摸高爬低、严查细验,在队伍勤务紧张、人手紧缺之时,他曾经顶着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连续执行最辛苦、环境最恶劣的查车岗位长达一个月。

2020年是脱贫攻坚之年,李恒辉主动申请前往深圳边检总站定点扶贫地区——广西三江县同乐乡,成为这里一名驻村民警。期间,他积极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助资金45万余元,个人捐助资金近4万元。驻村的近百个日日夜夜,他走访调研,掌握七团村及周边村落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为脱贫攻坚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他走下田间地头,一边向村民了解当地产业发展史,一边向他们普及防疫知识。他跟踪协调,促成柳州永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七团村委长期战略合作,建立山鸡养殖基地,实现村民就地就业。他不畏艰苦,积极协调联系乡、村领导和施工方,促成七团村“党恩桥”落成,为村里的产业走向全国各地搭建起输送桥梁。那年冬天,他在检查桥梁施工进度时不慎撞伤了腰,但依然顶着病痛完成驻村任务。村里的干部看他腰疼得厉害,心疼地问他为什么这么拼命,在这里驻点,不能回家,环境又艰苦,他说:“这点苦算什么,比起年轻的时候当兵,这都不是事儿,反正现在家里的孩子大了不用我操心,既然到了这里,总得干出点成绩来才能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吧!”

(原标题《沙头角边检志愿之星李恒辉:传递有温度的“千篇一律”》)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黄炫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