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 “宝安要勇担责任成为大湾区的‘宝岸’”
读特记者 叶志卫
2017-05-15 10:08

12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民间艺术展系列活动在宝安上演,宝安区携手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以及国内民间艺术代表性城市,汇聚各城市民间艺术精品进行集中展示,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搭建起了文化的纽带和桥梁。

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事实上,经济总量超过1.24万亿美元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除了经济发达外,文化也充满活力。文博会期间,宝安区顺势而为主动牵头举办民间艺术展演,通过民间艺术接轨大湾区规划、以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当日,包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燕屏,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程扬,广东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丘克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丽娜,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金海,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梁宇,宝安区委书记黄敏,区领导黄盛华、蔡英权、毛伍元、何家鸿等领导,以及来自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9个大湾区城市的文联、民协领导,香港、澳门在内11个城市的参展艺术家和特邀专家参加了艺术展开幕式。

展览期间,有专家认为,宝安恰在大湾区的核心地带,要勇担责任,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的引擎和重要平台,就如巴黎塞纳河有著名的左岸,上海有西岸,宝安可以打造“宝岸”。

1、不用跑遍粤港澳一日看遍岭南文化

不用跑遍珠三角和香港、澳门,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民间艺术展就能一次饱览粤港澳精致的民间艺术。活动于5月12日开幕持续至22日,主展馆设在宝安中心区图书馆,分展馆在福永凤凰艺展中心。

主展馆共展出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120余位民间艺术家220余件民间艺术精品,包含雕刻、陶瓷、刺绣等二十余个民间艺术门类,琳琅满目,蔚为大观。如广州的骨雕、木雕、玉雕、广彩、广绣;深圳的铜雕、香港的广彩、澳门的猛犸牙雕、珠海的微写陶瓷、佛山的石湾公仔、惠州的陶瓷、东莞的扎作、中山的红木家具、江门茅龙笔、肇庆的端砚以及宝安的棉塑等。参展品类涵盖广东省工艺的主要类别。“以前总认为岭南一带经济发达,这一次开眼界了,原来岭南文化也如此丰富多彩。”前来观展的市民李现敏惊叹说。

据了解,该艺术展系列活动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文联、深圳市委宣传部作为指导单位,广东省民协、深圳市文联、宝安区委区政府主办。活动邀请了包括国家级、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广东省民间艺术大师等民间艺术家60余人。

2、主动作为推动大湾区民间艺术发展

宝安为何要组织此次艺术展?宝安区委书记黄敏在开幕式上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表示,今年全国两会首次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11个大湾区城市迎来了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深度交流、融合发展的重要契机,宝安地处珠三角黄金发展轴线的重要节点,有着近1700年的建制史,被誉为“深港文化之根”。近年来充分发掘凤凰古村、上合孝德园、清平古墟、王大中丞祠等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快滨海文化公园、“新老三馆”等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醒狮、杂技、街舞、粤剧、打工文学等民间特色文化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交相辉映,塑造别具一格的文化品牌。此次乘文博会东风,策划举办“民间艺术展”活动,希望在保护和发扬民间文化方面再次进行积极的探索。

深圳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士芳表示,宝安历史非常悠久,文化发达,传统资源非常丰富,应该义不容辞承担起率先推动民间艺术发展的责任。“要把宝安的民间资源和宝安的优势产业,包括创意设计、动漫、数字文化集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融合,产生新的项目激发新的效应。”他建议。

携手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进行民间艺术展示,既是展示宝安本土文化特色的有利契机,也是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平台,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民间艺术展的举办,也标志着宝安以民间艺术为切入口,在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梁宇则希望,通过本次活动集结民间艺术精品,获取灵感、汲取养分,建立友谊并增强文化认同,用文化推动经济新常态发展。

3、共同探讨岭南文化传承和弘扬

艺术展之外,宝安还在活动期间举行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民间艺术研讨会,倡议成立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促进会” 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与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黄士芳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民间艺术展开幕,是国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之后,宝安区快速反应的动作。“把大湾区民间艺术家聚集在一起,让深圳市民、外来客商了解大湾区传统文化,领略民间艺术的魅力。建议加大力量、规模,为大湾区文化展览积累更好的平台。”他说。

上海国际文化学会副会长花建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顶级湾区一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发达的产业基础,多元的文化资源,还拥有英语、粤语、国语、侨乡等文化纽带,也正是因为这样,粤港澳大湾区集中大量的文化资源,包括民间文化资源。而宝安恰恰在大湾区的核心地带,宝安要勇敢地担当起这样一个历史责任,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成为强大引擎和重要平台。“巴黎塞纳河有一个著名的左岸,上海有一个西岸,宝安要成为‘宝岸’。”他说。

当天的研讨会,参会的嘉宾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包括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民间文化博览园,使得大湾区乃至海内外产业人士和主体,都能够到这里来展示推动民间文化的精品,使得优秀的民间文化资源转化成为可以投资、可以增值、可以流通、可以延伸的民间资本等等。

专家精彩观点

上海国际文化学会副会长花建:

宝安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不仅仅可以开发本地资源,其他地方的资源也能够到这里转化,传承历史上的文脉、水脉、绿脉,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的强大引擎和重要平台。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

民间艺术不再是一种非遗,还有很多先锋艺术家,媒体传播,他们其实在分享一种文化资源的价值,不同的产业,一定要把媒体、艺术、功能创意打通,真正实现文化的功能价值、社交价值结合。

香港恒生管理学院社会科学系文化及创意产业课程主任许焯权:

文化是十分重要的黏合剂。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文地理上同属岭南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了中华文化在岭南文化的发展和孕育,成为中华文化更新的重要动力,如何保留互通的岭南文化,将会是今后大湾区发展的重要课题。

深圳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士芳:

大湾区民间艺术资源非常多,这也为大湾区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要让更多的民间艺术到国外去,同时让更多国外客人到大湾区,认识和了解我们的民间艺术,传承中华文明。如果将来在宝安区率先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节,将对大湾区的发展贡献非常大。

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陆穗岗:

9+2城市群里,每一个城市的文化都非常精彩,如果串起来,将成为一条美丽的项链,凸现城市群的特点。我们要在湾区经济发展中,发现优秀文化,以文化参与建立文化自信,达到文化共享的价值链,打造在中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品牌,以中华优秀文化基因,贯穿在城市建设、设计制造的服务业融合里头,整合服务资源,带动城市群发展。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记者 叶志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