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深圳打通社区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
记者 罗莉琼 文/图
2017-01-04 01:36

“张爷爷,社区后天有义诊活动,欢迎您来参加啊。”“老年人容易患糖尿病,提前预防很重要。”……在深圳,居民可以在社区享有各种各样的义诊服务。与此同时,我市也在积极探索疾病预防新路径,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将目光瞄准到疾病预防领域,他们通过设计实施“慈善+健康”项目,从事后救助向疾病预防转变,为居民普及健康医疗知识,打通社区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

589363477131478055

栽种花草缓解心理疾病

9岁的乐乐(化名)曾是一个快乐的小女孩,自从她的奶奶去世后,乐乐变得沉默寡言。“乐乐是奶奶带大的,奶奶的去世对她打击很大。为了帮助乐乐走出心理困境,我们给了乐乐一颗种子,引导她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直至植物枯萎。”海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李社工表示,植物有萌芽、生长、枯萎,生命轮回,人也一样。李社工对乐乐进行引导,让她认识到生命是有长度的,植物枯萎后可以做肥料,奶奶去世后也会在天堂守护着她。

一颗种子、几株小花小草、一个花盆,这看着不起眼的组合也能缓解心理疾病。这种疗法叫园艺疗法,作为心理健康指导的辅助疗法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大量研究表明,园艺治疗能够改善情绪,减轻疼痛,对病人康复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结合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与园艺治疗的共同点,宝安区尚德社工服务社打造了“一米阳光”随迁老人项目,采用园艺疗法来缓解老年人的心理压力。

在深圳的社区,像园艺疗法这样的 “慈善+健康”项目遍地开花。居民可以参加各类健康公益讲座、社区义诊等,在社区免费享受健康服务。

事后救助向疾病预防转变

深圳市民及其子女患重大疾病咋办?市慈善会于2007年成立寻找需要帮助的人来深建设者关爱基金,每年投入2900万元福彩救助金和部分社会募集资金,目前惠及1万多名来深建设者,促进来深建设者及其子女与深圳共同成长。“市慈善会在健康医疗领域深耕多年,来深建设者关爱基金是做事后救助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开始从事后救助向疾病预防转变。”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表示,我市多个社区已在探索开展疾病预防的公益项目。

黄叔今年60多岁,家住龙岗区龙城街道紫薇社区,他经常参加社区活动。“参加社工组织的血糖筛查活动中,黄叔发现自己的血糖偏高,但还不需要吃药降血糖。”龙岗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罗春丽告诉记者,黄叔主动调整生活和饮食习惯,以提前预防血糖升高。如:黄叔以前每顿要吃两碗饭,现在每顿只吃一碗饭,并加大了蔬菜的摄入量等。

“我们在社区传播’早发现早治疗’的健康理念,通过开展慢病管理工作坊,让居民免费学习慢病管理知识,及时调整饮食、监测病情等。”罗春丽表示,79岁的孙阿姨也居住在紫薇社区,她患高血压已有十多年,她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慢病管理经验。“孙阿姨经常给社区居民传授慢病自我管理经验,比如多吃凉拌洋葱可降血压,还可以在家做做按摩操等,居民也乐于参加这些活动,提前预防疾病渐成共识。”罗春丽说,他们还将开展“筑健康·助成长——社区’三高’慢性病自我管理干预计划”,通过预防前置的方式,让居民了解慢病预防知识,提前预防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慢病。

健康医疗的号角已吹响

《慈善法》拓展了传统慈善内涵,随着居民需求的不断增长,社会服务也要进行供给侧改革,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开始设计“公益+慈善”类项目,吹响了健康医疗的号角。

“中国去年的慈善捐赠1108亿人民币,排名第二的健康类捐赠占24%,健康成为社区居民的第二大需求,基于捐赠走向和社区需求,在大病救助传统项目的基础之上,我们大力发展健康医疗板块。”房涛表示,市慈善会率先在全国成立了深圳市社区健康促进联盟,搭建“社区慈善+健康促进”资源共享的新模式,并推进了首个项目——2016年深善益企行动大赛,从30个项目中选出10个“精准慈善+健康服务”项目投放到社区,开启全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提倡健康预防,为居民传递健康的生活理念。”

作为一家致力于推广营养健康的社会组织,深圳市营养健康学会秘书长崔爱萍表示,饮食与健康关系密切,学会通过聘请中医专家、中医医生等专业人员,在社区开展中医基础知识的宣教推广,让居民从讲座中学习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提高保健水平,远离慢性疾病困扰。

见习编辑 王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