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案例 | 厦门市党建引领组团帮扶赋能乡村振兴
厦门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
2023-11-09 12:23

厦门市委组织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统筹协调资源力量,推行组团帮扶模式,将102个集体经济收入低于50万元的相对薄弱村和2个乡村振兴重点村纳入帮扶对象,因地制宜对村党组织建设的指导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帮扶,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倾、力量下沉。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的村新增42个,同比增长93.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余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18;2023年,全市90%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50万元,获评第五届“推进机制活、建设新福建”全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

 厦门市第32片区驻村工作队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上推介”一村一品“

创新连片驻点机制,推动驻村帮扶从“单兵作战”向“团队协作”转变

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亲自倡导、亲自推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针对1名干部驻点1个村的选派方式存在干部单打独斗、协调资源力度有限等问题,推行连片驻村、团队帮扶,集聚干部力量,提升帮扶实效。坚持选优派强,按照“三选三不选”的要求,从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择优抽调101名干部,切实把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选出来、派下去。坚持先定片区、后定团队,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将104个村划分为32个片区,每个片区覆盖3-4个村。强化团队协作,一片区一团队选派32支“2+1”驻村工作队(2名市直干部和1名区直干部组成)。同时,将帮扶模式从“一对一”调整为“多对多”,明确以工作队为单位,队员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推进3-4个村的帮扶工作。

完善挂钩联系机制,推动挂钩帮扶从“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

“党建红”引领“碳汇绿”,厦门市妇联、厦门轨道集团探索党建挂钩帮扶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产业振兴,必须落实产业帮扶政策”,“推动各类资源、帮扶措施向促进产业发展聚焦聚力”。针对1家市直单位联系1-2个村的挂钩模式存在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帮扶模式不够精准等问题,将挂钩帮扶“1对1”改为“1+1”,压实帮扶责任,凝聚帮扶合力。拓展选配视野,在逐村分析资源禀赋、帮扶需求等基础上,统筹调配104家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和104家国有企业挂钩联系104个村。强化分工协作,市直单位发挥机关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深化结对共建、联建联创,重点指导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国有企业发挥项目生成优势,指导挂钩村谋划发展项目、特色产业,合力推动建强“两委”班子、增强“造血”功能。优化政策供给,出台国有企业加强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薄弱村帮扶工作若干措施,细化“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将挂钩帮扶产业项目的投资额予以剔除”等激励措施,提高国有企业参与帮扶的积极性。

深化跨村联建机制,推动帮扶村从“分散经营”向“抱团聚力”转变

 厦门市第17片区跨村联建联合党委会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强化派出单位联村帮扶。针对“就村抓村、就支部抓支部”的惯性思维、帮扶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发挥联合帮扶、连片驻点的优势,拓展跨村联建模式,提增组团帮扶效能。强化左右联动,驻村工作队牵头成立联村党组织,不定期组织帮扶村联合开展主题党日、组织生活等活动,在村级班子建设、党员队伍管理等方面加强学习交流,以先进带后进,着力破解村党组织建设不平衡等问题。强化上下联动,将挂钩帮扶的市直机关、国有企业以及连片村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联合党组织的组成单位,同步吸纳科技特派员等工作力量,拓展联建范围,推进结对共建、联动联建,扩大联建“朋友圈”。强化发展联动,聚焦产业联创、治理联抓、民生联动等方面,从连片村的实际出发,探索“产业联盟”等形式,整合联村发展资源,对接和实施文旅研学、订单农业、就业帮扶等项目160多个,推动连片村合作共为、协同发展。

 编辑 曾锐 审读 詹珊珊 二审 邹远先 三审 洪鹏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