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湾区文采会:东莞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十佳典范奖”揭晓
深圳特区报 ​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赵水平 文/图
2023-11-05 15:1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稻花香里说非遗,文采会上展风采。经过11月3日、4日两场案例路演的比拼,首届东莞市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典范评选活动结果出炉,《龙腾“正丫湾”,火了“新滘联”——龙舟文化反哺乡村文旅,赛出乡村振兴新活力》《非遗莞香赋能乡村振兴》《创新莫家拳传承,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等10个案例荣获“十佳典范奖”,另有35个参评案例荣获优秀案例奖。

在11月4日下午举行的“东莞非遗说”圆桌会暨“稻花香里说非遗”——首届东莞市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典范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上,主办方为获奖单位代表颁发了荣誉奖牌,并举行了“东莞非遗说”圆桌会,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齐聚2023湾区文采会,共同探索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提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层次与广度。

本次活动是2023湾区文采会系列活动之一,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乡村振兴局指导,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东莞非遗宣传推广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共同主办。

45位推介人集中路演

展现东莞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

近年来,东莞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非遗+”融合发展新模式,将非遗与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相互助力,打开非遗赋能乡村振兴新局面。为全面展示东莞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气象、新风貌、新成果,“稻花香里说非遗”——首届东莞市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典范评选活动应运而生。

自“征集令”发出后,全市各镇街(园区)积极响应,最终共收到45个案例。11月3日、4日,在2023湾区文采会主会场——东莞市文化馆,这45个案例的推介人,结合精心准备的PPT,分别作了路演分享,展现各自在非遗赋能乡村振兴方面作出的探索实践。

“东莞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而且大家的分享也非常精彩。”点评环节,评审团对“稻花香里说非遗”——首届东莞市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典范评选活动的举办以及45位推介人的现场表现给予高度肯定,称案例报送主体多元,包括文化服务中心、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妇联等,大家结合各自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定位,用不同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探索实践,形成东莞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合力;在路演中展现出赛龙夺锦、力争上游的精气神,让人看到东莞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看到非遗旺盛的生命力,看到非遗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涌现出不少非遗进校园、非遗在校园的优秀案例,彰显东莞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成效。

各路专家齐聚文采会

“东莞非遗说”贡献“金点子”

在4日下午的活动中,作为评委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会长、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作了题为“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选择”的主旨演讲,从“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挑战”“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选择”三个维度展开阐述。

宋俊华认为,非遗与乡村是互动共生的关系,非遗可以通过产业赋能、组织赋能、人才赋能以及文化、生态赋能,助力乡村振兴,“乡村非遗是农民世世代代在依村而居、与村共生中创造和传承的文化表现形式,是智慧和文化自信的体现。要从乡村赋能乡村振兴角度,从赓续中华民族文脉的目的,从理解、热爱、奉献非遗的自觉,来认识乡村非遗,坚持守正创新,促进非遗推动乡村振兴。”

宋俊华

“非遗来自乡村,是在乡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乡村生态的恢复,对非遗的保护传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宋俊华认为,非遗生态和乡村生态是相辅相成的,非遗生态好起来,整个乡村生态也会跟着好起来,反之亦然。

非遗保护传承,赋能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乡村如何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尤其是年轻人?华南农业大学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关溪莹认为,先要使广大青少年了解乡村、热爱乡村,他们才会愿意留在乡村,而非遗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可以提高乡村建设者的文化自信;非遗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也拓宽了返乡人员的就业渠道,扩大就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通过“非遗+”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咨委会委员朱钢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进行了阐述,称在具体的探索实践中一定要有耐心,坚持初心,总会看到曙光,并建议产业化属性比较强的非遗项目,可以把步子迈得更大一点。

在全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非遗+旅游”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不仅丰富了旅游供给,也激活了非遗资源。谈到如何做好“非遗+旅游”这篇大文章,广东省文化馆馆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蓝海红表示,在乡村游火热的当下,要全面、系统、深入地挖掘当地非遗资源、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下一步的发展,通过“非遗+”提供更有文化内涵与温度、更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非遗保护,需要人人参与,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让非遗走得更远,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东莞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表示,本次活动的举办,让大家看到非遗在乡村振兴中广阔的发展前景,大有可为。通过“头脑风暴”,各位专家学者为非遗赋能乡村振兴贡献了一批“金点子”,希望全市各镇街(园区)非遗保护单位、非遗工作者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充分挖掘特色非遗项目,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积极探索“非遗+”发展模式,搭建非遗展销平台,完善非遗人才队伍建设,以高水平的非遗保护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焕发新光彩,为全省和全国各地贡献有益的经验路径,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

首届东莞市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十佳典范奖

《非遗莞香赋能乡村振兴》

《湾区草龙 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莫家拳传承,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甜蜜的事业赋能乡村振兴》

《非遗焕新,醒狮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携手传承莞草文化,助力建设美丽乡村——沙田镇“巾帼携手护”莞草文化保育项目》

《非遗传承点亮乡魂 英雄故里再焕新姿》

《让矮仔肠在薪火相传、与时俱进中焕发时代光彩》

《龙腾“正丫湾”,火了“新滘联”——龙舟文化反哺乡村文旅,赛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茶园游会文旅融合实践:非遗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陈晨

(作者:​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赵水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