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特区报的故事|在阅报栏前读报的少年:《深圳特区报》是我在深圳最大的收获
屈国杰
2022-04-21 09:54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人到中年的我,很喜欢听《少年》这首歌。时光荏苒,我在歌声中仿佛看到了当年在阅报栏前认真读报的那个青春少年,也不禁回想起在深圳打工时与《深圳特区报》的点点滴滴……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参加了高考。平常学习成绩不错的我名落孙山,面对残酷的现实,我带着一颗受伤的心,随着家乡的建筑队南下去了深圳,加入到千千万万打工者的行列。

工地的条件十分简陋,每天除了努力干活,没有什么业余生活。都市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都注定与我这个打工少年无缘。不过,我很快发现一个好去处,距离工地不远的地方有一处阅报栏,里面的《深圳特区报》让爱读书看报的我喜出望外,毕竟是深圳经济特区的机关报,报纸的内容很丰富,让我这个乡村来的少年大开眼界。她如同一块强大的磁铁,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驻足阅读,我常常伸长脖子、踮起脚尖在阅报栏前读报。那一刻,都市的喧嚣、过往的车辆都影响不了我,我沉浸在其中,精神上感到无比充实和愉悦。

刚开始,工友们不知道我每天晚上都出去干什么,还开玩笑问我是不是谈女朋友去了。我只能苦笑,囊中羞涩的我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在深圳举目无亲,如果说有朋友的话,刚刚结识的《深圳特区报》算是我的知己朋友。得知我每天去阅报栏阅读《深圳特区报》后,工友们认为我与他们格格不入,远离家乡出来挣钱的他们喜欢喝二两小酒或者用打扑克牌来打发时间,时不时还对着我说几句玩笑话——“报纸里面是有钱,还是有媳妇啊?”但我依然如故,无论下班多晚、身体多累,我都要去阅报栏看当天的《深圳特区报》,因为如果错过的话,第二天就换上新的报纸,我会感到遗憾。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工友们对我的看法。我们遇到了打工者最怕的被欠薪,大伙聚在一起七嘴八舌,有的说堵住工地的门,有的说采取极端方式才能引起关注,还有的只会唉声叹气……我告诉他们,我在《深圳特区报》看过此类案例,我们要通过合法途径维权,也可以向《深圳特区报》反映,但不能踩法律的红线。后来,大伙采纳了我的建议,成功讨回了血汗钱,我们从内心对《深圳特区报》充满感激之情。

从此,淳朴善良的工友对我刮目相看,非要凑份子请我这个“秀才”下馆子吃一顿。盛情之下,我说吃饭就免了,不如用省下来的钱订一份《深圳特区报》,大家一起来学习和阅读。于是,《深圳特区报》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工地上喝酒打牌的少了,看报学知识的多了,有的甚至通过上面的招聘信息找到了更好的工作。

一年后,深感知识不足的我带着厚厚一摞《深圳特区报》回到家乡,重返校园开始复读。现在回想起来,《深圳特区报》是我在深圳最大的收获。1992年高考,我不仅语文成绩提高了一大截,政治也比上次多考了十几分,成功考入省城一所高校。

所有的日子都已远去,当年那个在阅报栏前读报的少年早已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感恩遇见,感谢《深圳特区报》,在她的怀抱里,我永远都是从前那个青春少年。

(原标题《那个阅报栏前读报的少年》)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新闻网-曹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