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水环境奋力迈向“全面达优”新阶段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2022-05-24 22:03

城市因水而美,产业因水而兴,百姓因水而乐。

近年来,深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聚焦聚力水污染防治攻坚,推动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好转,让绿色成为了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鲜亮底色,频频被社会各界点赞。

生态文明建设没有止境。在过去几年治水的基础上,2022年的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圳市将推动水环境治理向“全面达优”迈进,完善河湖长制,推进污水集中收集率和进厂生化需氧量浓度“双提升”。一幅治水兴水为人民、治水成果人人享的美丽画卷,在鹏城愈发绚丽多彩。

茅洲河干流燕川桥段。图片来源于深圳市茅洲河流域管理中心

河长领治,全民治水氛围全面形成

深圳市虽是经济、产业、人口大市,但空间、资源、环境容量小,仅1997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了2000多万实际管理人口和产出3万亿元以上的GDP,水污染问题一度十分突出,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十六字”治水思路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武器,把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作为打好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的重要抓手。市委主要领导担任市总河长、茅洲河市级河长,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副总河长、深圳河市级河长,其他市领导分别担任观澜河、龙岗河、大沙河、坪山河等其他主要河道市级河长,区、街道主要领导分别担任辖区最重要河流(段)的河长。目前,全市共有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河长1023名,湖长837名。

在治水攻坚战中,各区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水务部门总牵头,全体水务人迎难而上,日夜兼程,做到“水不清,不鸣金,河不净,不收兵”;生态环境部门以断面水质达标倒逼水污染治理,持续对310条河流420个断面实施“一周一测”“两周一排名”,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形成市区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各司其职、共同发力、齐抓共管的治水格局。

治水不仅是政府的事,也关乎每一个市民的生活环境、身心健康。经过多年的努力,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已经全面形成。深圳设立了志愿者河长学院和“民间河长”,目前已有民间河长150余名、志愿者河长700余名、“河小二”10万余名,常态化开展护水巡河,政府河长、民间河长、志愿者河长与广大市民良性互动,形成了全民爱水护水的浓厚氛围。为进一步支持和壮大民间河长队伍,规范民间河长管理,深圳市出台了《深圳市民间河长管理办法》,明确民间河长权利与义务,规范民间河长招募、管理、监督等机制。同时,为激发民间河长爱河护河热情,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每年开展“河你在一起”最美民间河长评选,选出10位“最美民间河长”。接下来,市、区河长办将组织民间河长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民间河长履职能力,共同为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而努力。

全面达优,水环境治理迈入新阶段

5月中旬,在布吉水质净化厂三期施工现场,250余名特区建工集团工人加班加点推进场平、屋面填土等收尾工作。该工程于2020年3月开始施工,经过19个月奋战,于2021年10月30日通水,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准Ⅳ类标准,计划今年6月竣工验收,有效改善布吉河水环境、提高深圳河流域污水处理能力,服务吉华、布吉和南湾街道丹竹头片区25.1平方公里约110万人。

“十三五”期间,深圳补齐了建市40年来的水环境基础设施历史欠账,水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2019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不黑不臭,被国务院办公厅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并获评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020年荣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18-2020年连续三年在省河湖长制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2020年河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021年,全市一级支流消除劣Ⅴ类水体,全市21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考核标准及以上,地表水水质优良率首次超过90%。

虽然深圳的水环境治理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需要清醒看到的是,当前的水环境质量距离先行示范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为此,深圳市提出要全力推动水环境治理从“治污”向“提质”转变,从“全面消黑”向“全面达优”迈进,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2022年,计划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2.8万吨/日,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5%,建管并重,全面落实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双转变、双提升”的工作体系,实现国控、省控河流断面全年平均水质达到考核要求,优良水体长度不断提升。

对照全年工作目标,深圳市水务局制定了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细化38项具体任务,开展79项水污染治理工程项目,重点攻坚茅洲河共和村断面、深圳河河口断面、强化降雨溢流污染治理和水质净化厂BOD浓度等四项工作。

茅洲河畔燕罗湿地公园碧道之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人水和谐,拓展更多更好亲水空间

“五一”小长假,茅洲河燕罗湿地公园游人络绎不绝。两岸微风习习,远处水鸟翱翔,美不胜收。

茅洲河是深圳第一大河,也曾经是广东省水质最差的一条河,被称为“深圳脸上的一道疤”。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整治,茅洲河全流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流域内44条黑臭水体、304个小微黑臭水体已于2019年全面消除黑臭。昔日的“黑臭河”,华丽转身成为“景观河”。 茅洲河入选生态环境部“2021年美丽河湖提名案例”和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2020年7月,曾外迁的深圳市水上运动训练中心又回到了茅洲河畔,停办多年的龙舟赛也重新开赛。

日益提升的水环境,应该为民所用,为民所享。深圳市水务局正在对接“山海连城”计划,协同构建“一脊一带二十廊”城市生态脉络,推动河、湖、近海等滨水空间成为广大市民的“休闲公园”“文化乐园”,让市民亲水、乐水,分享治水成果。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碧道330公里,茅洲河、大沙河、福田河等一批河流成为城市新的靓丽风景线和深受市民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此外,深圳还将以碧道建设为抓手,借治水之力促进滨水空间服务城市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城水相融、人水和谐:倒逼产业布局优化,通过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碧道,提高滨水休闲观光、文化旅游、水上运动、健康康养等相关产业发展效能,推动形成“碧道+”产业群落和水上运动产业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坚持把治水与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厂房等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和综合整治紧密结合,通过整理沿河两岸的土地,提升低效无效的空间,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

深圳水环境治理正在加速迈入“全面达优”新阶段。深圳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该局将统筹推进碧道建设,加快建设水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推进水务设施融入城市实现滨水空间开放共享,奋力谱写河湖安澜、秀水长清、城水相融、人水和谐的幸福图景,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原标题《深圳水环境奋力迈向“全面达优”新阶段》)

见习编辑 饶欢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关越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