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共享主题
读特记者 方胜
2020-03-23 18:52

3月22日、23日,我们相继迎来世界水日和世界气象日。2020年,世界水日和世界气象日同一主题“气候与水”。两者都是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减少灾害风险等全球目标的核心。

据了解,气候与水密不可分,冰川融化、海水倒灌、海平面上升等都由全球气候变化引起。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本地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双重影响下,气候变化导致深圳气象灾害规律发生改变,并出现极端降水增多、雷暴强度增大、高温热浪频现、冷暖变化剧烈等气候现象。

据气象监测,2019年深圳平均气温24℃,较常年(23℃)显著偏高1℃,与2015年并列为1953年以来最高。降水的极端性日趋明显,汛期4-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2019年“4·11”短时极端强降水天气中,罗湖、福田多个站最大30分钟雨量破该站历史记录。而秋冬季节的气象干旱却是深圳最为常见的气候灾害。根据透雨法的干旱监测,2019年9月18日-2020年1月25日期间,深圳国家基本气象站未记录到透雨,也就是说深圳的干旱持续130天,属于重度秋冬连旱。深圳市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夏季高温和严重干旱的增多使深圳需水量进一步加大。

长期以来,深圳积极探索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奋力破解城市发展的水难题。2019年是我市水污染治理决战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同时,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0.62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再创新低,下降至7.93立方米。

气象部门则在防洪防汛方面,针对台风、暴雨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自主研发了短时强降水风险、强降水年景指数、台风年景指数等产品,为三防应急部门组织力量应对水患提供技术支撑。在水污染防治攻坚方面,开展了流域降水和河流断面水质的关系研究,向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环境气象预测产品。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围绕防灾减灾和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组织开展了深圳分区暴雨规律、暴雨雨型和暴雨强度公式等的研究,为城市排水防涝提供科学支撑,同时还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灾害性天气气候趋势服务,为市政府科学研判提供决策参考,为市民工作、生活提供服务。

【读特新闻+】

深圳气象天文线上科普基地

3月23日,深圳气象天文线上科普基地正式上线。这是深圳市气象局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推出的气象开放日活动新模式,充分利用气象科普优质资源,加强气象科普品牌展示与推广,探索智慧科普。

气象展厅和天文展厅实现了线上实景导览、弹幕互动、自媒体互动,从科普教育、VR实景等全面铺开线上服务模式。市民可以足不出户,便能解锁720°全景VR漫游视角,配合气象科普语音讲解功能,全方位、零距离、实景参观深圳气象科普展馆、阅读资源,观看讲座,感受一场真正的气象科普“云游”。

编辑 黄子芸

(作者:读特记者 方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