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水污染治理为何频频被点赞?​茅洲河惊艳蜕变就是答案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文 杨浩翰 /图
2021-07-26 20:38

从掩鼻而过、背水而居,到开窗赏景、向水而生,近年来,深圳水污染治理便取得了突出成效,频频为社会各界点赞。

2016年以来,深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聚焦聚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用4年时间补齐40年水环境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推动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转好。

茅洲河水质达1992年以来最好水平

上周五,记者再次来到茅洲河畔的燕罗湿地公园。在公园的景观节点“碧道之环”,不少附近的居民在咖啡馆里休闲。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周末时前来公园游玩的市民更多,咖啡馆也更热闹。这处茅洲河碧道上的地标式建筑,与梯田湿地、水下森林等融于一体,并与对岸的赛艇训练场所遥相呼应,深受游客喜爱。

不远处的洋涌河水闸,是茅洲河上的至高点,更可在此一览茅洲河的一江春水、两岸风华。洋涌河水闸一来可以分隔上下游水体,使上游河道水质不受海潮影响,保障上游河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IV类;二来可以通过调度,形成碧波荡漾的宽阔水面,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茅洲河是深圳第一大河,也是深莞界河,曾是广东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流域内55条干支流全部为劣Ⅴ类。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东莞市的配合支持下,深圳市以空前力度推进茅洲河流域污染整治。

宝安区水务局局长李育基向介绍,宝安区坚决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落实“硬要求”、拿出“硬举措”、展现“硬作风”、锻造“硬干部”的“四硬要求”,以河长制为抓手,按照“一个模式、三全达标、三全治理、八大举措”的“宝安模式”,在高度密集城区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自2019年11月起,茅洲河共和村断面水质连续稳定达标地表水Ⅴ类,流域内水体全部消黑消臭,氨氮值从2015年的22.8mg/L降至2mg/L以下,达到1992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现在水清了,鱼回来了,鸟也回来了,加上配套设施,茅洲河已经成为优美的好地方。”从小在茅洲河边长大的洪桥头社区党委书记洪伟江动情地说。

六方面着力谱写人水和谐幸福图景

短短4年间,茅洲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实现了从污染治理,到生态修复,再到美丽河湖的蜕变,而这正是深圳水环境蝶变的缩影。

深圳市水务局河湖工作处处长陈春浩介绍,近年来,市委和市政府把治水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将任务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扎实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述职机制,设立市、区、街道三级河湖警长。“我们构建了由1017名政府河长、248名河湖警长、150名民间河长、700多名志愿者河长、1万多红领巾小河长组成的立体式河湖长体系,还有10万余名‘河小二’参与爱水护水行动,最终取得了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胜利。”

目前,全市159条河流水体、1467个小微水体稳定消除黑臭,五大河流考核断面平均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IV类及以上,2019年被国务院办公厅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入选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020年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今年4月举行的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巩固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推动治水从巩固治污成果转向全面提质”。深圳市水务局深入贯彻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巩固提升治水成效,并会同有关部门拟定了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围绕市党代会提出的治水目标,下一阶段要在六个方面着力,一是打造持久的水安全,二是保证优质的水资源,三是打造宜居的水环境,四是营造健康的水生态,五是打造先进的水文化,六是推动绿色的水经济。通过不折不扣落实好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各项任务,深圳正在奋力谱写河湖安澜、秀水长清、城水相融、人水和谐的幸福图景。

(原标题《深圳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巩固治水成效》)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冻结-党毅浩,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文 杨浩翰 /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