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将从八个方面完善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
读特记者 刘良龙
2020-08-30 00:16

记者8月29日从广东省卫健委获悉,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七种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六点短板和不足。广东将从八个方面完善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

据广东省卫健委主任段宇飞介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七种重要作用包括:一是始终保持灵敏监测,及时发现病例,当好“侦察兵”。二是扎实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当好排雷手。三是研判疫情扩散反弹风险,当好“参谋部”。四是开展病毒溯源,精准锁定传染源,协助摸清传播途径,起到侦破案情的核心关键作用。五是聚焦重点人群制定防控指引,发挥技术龙头作用。六是大力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当好“检测队”。七是以健康教育推动群防群治,发挥宣传动员作用。

段宇飞指出,此次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六点短板和不足包括:一是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链条上各个环节衔接不够顺畅。二是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亟需改革、能力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建立能够让骨干专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三是公共卫生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四是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和跨区域应急处置机制有待完善,应急保障和准备体系有待建立健全。五是缺乏应对疫情大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准备。六是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支撑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的能力有待加强。

段宇飞强调,救治患者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内容。广东省将从八个方面完善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以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其一,加强救治网络建设。按照“平战结合”的设计思路,建设协同高效的“省(区域)—市—县”三级重大疫情救治网络,明确不同级别救治医院建设职责分工和建设重点。在救治网络完善的基础上,制定不同疫情条件下的救治响应机制和定点救治医院启用机制,分梯队有序救治患者。

其二,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推动三级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具备核酸样本采集和检测能力,每个县至少有1家医疗机构具备核酸样本采集和检测能力,设置发热门诊的二级公立医院也提供核酸检测服务,检测能力与各医疗机构秋冬季最大诊疗量相匹配。

其三,加强专家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充完善由感染性疾病、呼吸、重症医学、医院感染、临床检验、医学影像、中医药、心理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临床专家组。坚持“五诊”工作制,并根据不同疫情规模的救治需要,调整完善专家资源调动机制,全面提高我省重大疫情的整体医疗救治能力。

其四,加强病例救治管理。对发热门诊病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出院病例实施更加精细化的对应管理措施,建立全诊疗流程、全疾病周期的管理。

其五,加强救治资源统筹。建立医疗救治相关资源的动态监测制度,全面掌握全省医疗资源情况。配足配齐急救、抢救等仪器设备,做好医用耗材、药品等储备工作,建立物资储备清单,实行物资设备动态储备,并实现动态调节,适时启动后备应急医院(方舱医院)建设。

其六,建立预案加强演练。建立专家研判论证机制,按照传染病防治“四早”“四集中”原则,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全面建立救治指挥体系,总结前一阶段行之有效的机制加以巩固形成制度,对患者收治分布、医院参与、医护人员调配、救治组织管理、医疗物资保障、医疗政策及技术支持等进行统筹部署,实现分级、分层、分流救治,并定期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全面或局部演练。

其七,强化院感防控工作。这是一条底线、红线,必须要牢牢守住。严格要求进入医疗机构的所有人员监测体温、正确佩戴口罩和进行手卫生,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院内交叉感染的防控意识;指导监督医务人员分级分区、科学合理做好防护。

其八,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围绕新冠肺炎病例发现、报告、隔离、规范化诊疗以及核酸检测、院感防控、医务个人防护等开展系列培训。

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记者 刘良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