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逾八旬的陆光正大师依然天天忙碌,设计创作、接待会客、参加会议等等各种事情连轴转,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
他的工作量就算是年轻人也未必吃得消。当然,他也常常感觉身体乏力,家人朋友劝他多休息,但他还是我行我素,一有事情就忙乎开来。实在是体力透支了,即便叫来医护输液,也要坚持工作。
有次他接受媒体采访,边输液边交谈。当他谈到为什么东阳木雕有能力承接国家重大项目时,他提高嗓门激动地说道:“东阳木雕,是奋斗出来的”。

陆大师以他从艺60余年的木雕实践,回答了媒体关心的问题,他的艺术人生轨迹与东阳木雕行业发展同频共振。他是东阳木雕的领航者。他的这句话实为东阳木雕代言,真诚而坚定,既感人肺腑又震撼人心。
“东阳木雕,是奋斗出来的!”是东阳木雕行业传承发展的画外音,是陆大师上下求索的个人奋斗状态,更是行业奋斗者的生动缩影。

一
1958年,13岁的陆光正考入东阳木雕总厂举办的木雕技校,开启了他奋斗不止的木雕艺术人生。入学一年后技校停办,他被分配的生产车间。因为技艺突出,当年就被评为“学徒标兵”,并因此被选调到厂设计创作组重点培养。
厂里指定拜师于楼水明先生。楼水明先生民国年间在上海、香港施艺,受西风东渐的文化影响,眼界开阔,育才尤其强调筑基。他要求陆光正在人物造型上下功夫,每次去看一场戏,要画好四张速写。
少年陆光正聪慧懂事,对师父教导言听计从。几场戏看下来,他的速写水平大有提高,人物身段、造型、服饰、头戴刻画的生动传神。他还自我加压,每天晚上临摹《芥子园画谱》《吴友如画宝》等画册,从古人的作品中学习绘画技法,渐而传统技法了然于胸,熟练到可以默写画谱的程度。
那个年月,生活异常清苦,晚上画画时为防止蚊虫叮咬,将双脚放在水桶里。笃行不怠,孜孜以求,可见其刻苦用功的程度。

在厂设计创作组,陆光正每天6点起床,提前到食堂为楼水明、黄紫金、厉守铭、金君成等长辈师傅装好火笼,打好开水,放到他们的工位。时至今日,陆大师回忆起那段时光动情地说:“黄紫金、金君成这些老先生虽然不是我师父,但我十分尊重他们,他们把我当作徒弟传授技艺,他们就是我的师父。”
当时正是“大跃进”年代,厂里的学习氛围非常好,“比学赶超”,人人争先,厂里组织参加各种比赛,陆光正主动请缨,奋力争先。厂里事务繁杂,他白天工作,晚上组织排练宣传,又要创作参赛作品,累得都快坚持不下来了。陆光正回到宿舍,咬破手指,写下“争做第一”血书,勉励自己奋发图强,不被困难压倒,钻研精进,作品做到最好。他把血书贴在蚊帐里,躺下即见,血书成为了他的“睡前铭”。春秋几度,血书颜色由红转黑,其“争做第一”的信念依然保鲜,坚定地在陆光正心里扎下了根。
争做第一,需要奋斗。正是因为少年时树立的“争做第一”的信念,陆光正一生坚守志向,奋力拼搏,创作的上千件精品力作,代表着东阳木雕的精彩,闪耀在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APEC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G20杭州峰会主会场、上海进博会国际会议中心等诸多重要国家场馆,终而成就为杰出的工艺美术大师。

二
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挑战一个又一个不可能,是陆大师的工作常态,而不怕困难,勇于接受挑战,则是陆大师来自骨子里的坚韧品格。
2002年,雷峰塔室内装饰启动。陆大师携草图参加招标会。会上东阳木雕受到质疑,专家评委认为东阳木雕的雕材是木材,易开裂变形,并举例杭州望湖楼宾馆大厅内的东阳木雕作品开裂严重,开裂处手指都能塞进去。陆大师为此立下军令状,保证作品50年、100年不开裂。
陆大师有如此底气,是他已经创造了“多层叠雕”技法,并应用在一年前山东刘公岛海圣殿大型壁挂《李龙的传说》中。确实,只要是木材都会开裂变形,为了解决开裂变形对作品的影响问题,陆大师从木材着手,在1992年牵头召开了国际会议,研究其稳定性处理方法;同时进行雕刻技艺研究,经过数年努力,终于诞生了“多层叠雕”新技法。新技法的运用,彻底解决了东阳木雕不能制作大作品的困惑。
时至今日,20多年过去了,《白蛇传的故事》八幅木雕组雕作品安然展陈在雷峰塔塔壁,没有丝毫开裂。由此,“多层叠雕”技法在全国推广开来,木雕行业广泛受益。

2007年,陆大师已过花甲之年,他以东阳木雕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迎来了个人及行业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他带领40余家东阳木雕企业,参与无锡灵山梵宫建设,雕饰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是东阳木雕迄今最大的单项装饰工程。
陆大师领衔设计11000余张图纸,日夜赶工制作。从木雕图稿创作、到原木加工、雕刻抛光、贴金等20多道工序繁复精细,极尽工艺之妙,历经14个月完美呈现东阳木雕的装饰之美。其工程难点在于安装,塔厅位于梵宫中心位置,高65米。由于单体构件太大加之空间太高,凌空展翅的迦陵频伽鸟每件4米见方,在安装过程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技艺考验。但再大的困难,陆大师一一克服,举重若轻令其各得其所。
陆大师合众人之力,将精美的东阳木雕与现代建筑结合,在灵山梵宫装饰中得到充分展现。正如建筑学家罗哲文所言:“灵山梵宫室内木雕装饰是东阳木雕时代发展的里程碑,也可以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建筑的典范!”

磅礴之力,来自奋斗者的执着担当。2023年《大美中国24景》木雕组雕作品装饰在广州国际会议中心。作品高9.6米,24幅,创下了组雕作品面积之最。时已年近80的陆大师多次不顾劳累,奔赴广州,参加专家审稿会,在题材、构图、技艺上多次与专家教授讨论,听取意见,精益求精,几易其稿。同时,为了完美展现不同雕刻技法的文化内涵,他特别邀请潮州木雕大师参加制作,将潮州木雕镂空、贴金技艺加入其中,力求美美与共。最终,《大美中国24景》展现中国山河之壮阔,气势磅礴;时代精神之豪迈,雄姿英发。观之无不情绪高涨,心潮澎湃。
近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在广州召开,白云国际会展中心作为接待场馆。陆大师看到优秀体育代表在此颁授荣誉的相关视频激动不已。体育健儿在赛场之上奋勇争先、拼搏不止的昂扬锐气,与陆大师矢志不渝、深耕艺坛的执着匠心,一脉相承、精神同源。

三
打动人心的作品,源于艺术家为其注入的赤诚深情;贯穿一生的奋斗,根植于创作者满腔的家国情怀。每次陪客人参观中国木雕博物馆,走进序厅,便看到陆大师的鸿篇巨制《锦绣中华》。
而我每看一次,就被震撼一次。作品构图饱满,层次丰富,疏密有致间尽显章法,完美诠释了“鬼斧神工”的技艺境界,让我深深折服于传统工艺的深厚底蕴。作品之所以能跨越时空震撼观者,是因为它以无可比拟的创作力和表达力,表达了中国精神,彰显中国力量。作品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敬重,尽数注入每一刀雕刻、每一处构图。
从13 米长卷上的山河壮阔,到数十年如一日的艺途耕耘,这份深情与情怀始终相伴相生;这件作品既成为东阳木雕的技艺巅峰,更成为时代精神的生动载体,让观者在感受艺术之美的同时,更读懂那份藏在匠心深处、与家国同频的赤诚与担当。

2017年12月,陆大师携众弟子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丝路华章---陆光正从艺60年东阳木雕大展”。大展以东阳木雕的时代成就响应“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同时,以东阳木雕在国家最高文化殿堂展陈为契机,为东阳木雕走向国际市场空间找寻发展方向。此等家国情怀,足可称道。
2021年,陆大师将巨幅木雕作品《同心共筑中国梦》捐赠给中国共产党历史博物馆,用炽热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博大情怀赋予作品永恒的艺术魅力。当无数党员在此作品前重温入党誓词时,又怎不叫人对陆大师的高尚情操而肃然起敬呢?同年,陆大师创作的大型木雕组雕作品《百年伟业》,作品以宏大的叙事,精湛的工艺、创新的手法以及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追忆奋斗征程、缅怀革命先驱,讴歌千秋伟业,展望光明前景。作品在上海、温州、杭州、嘉兴、东阳等地巡回展出,始终备受热捧、反响热烈。当记者问及创作初衷,陆大师以质朴的话语反问:“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所走的路多么不容易,我怎么能不做这件作品?”这一问,藏着最真挚的赤诚与最坚定的信念,既引人深思,更让人深切感受到大师滚烫的家国情怀、厚重的艺术担当,以及那份直抵心灵的震撼与动容。

陆大师将《锦绣中华》《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大型木雕的原大复制品,连同《百年伟业》等悉数力作,于陆光正木雕艺术馆开馆前夕尽数捐赠政府;一同捐献的,还有他多年心血积累的手稿、设计稿与珍贵收藏品。他还将斥资数千万元,为艺术馆塔厅打造木雕装饰,还原秦汉的雄浑、唐的雍容、宋的雅致、明的清逸、清的精致,让各朝代建筑风貌在木雕艺术中重现风华。这份“以艺报国、无私奉献”的赤诚,早已超越作品本身——他捐出的不仅是他一生创造的木雕艺术瑰宝,更是一位工艺美术大师对家国、对民族文化最深沉的坚守与传承。

陆光正大师六十余载的艺术人生,始终以“奋斗”为不变底色。 他那句掷地有声的“东阳木雕,是奋斗出来的”,既是个人从艺之路的真实写照,更是东阳木雕行业传承发展的核心密码。
这奋斗,是少年筑基时的埋头苦练,是攻坚克难时的勇毅前行,是心怀家国时的赤诚奉献,更是守正创新时的薪火相传。陆大师老而弥坚,耕耘不辍,他的身影早已与东阳木雕的奋斗史融为一体。这份奋斗,不仅铸就了一代工艺美术大师的传奇,更成为激励后辈的精神灯塔,指引着更多从业者在守正创新中奋进。

编辑 高原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徐雅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