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曝光广州一动物血库存在“抽干流浪猫血液用于售卖”的行为,相关信息在社交平台传播后,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公众纷纷聚焦流浪动物权益保护问题,同时对动物血液采集的合规性、安全性及流通环节的监管提出质疑,呼吁相关部门彻查事件真相。针对此次争议,广州市动物诊疗行业协会于日前发布《倡议书》。协会在文中明确表示,已关注到该动物血库相关事件,为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动物诊疗机构的血液使用行为,现正式向全市动物诊疗机构发出倡议:坚决拒绝使用来源不明、采集流程存疑的犬猫血液,确需实施大猫全血输注治疗的,请严格遵守《大猫全血输注技术规范》。
为了强化行业规范,回应公众对动物输血合规性、安全性的疑问,广州市动物诊疗行业协会还对猫咪输血专业知识做了系统的解读。
科普内容明确猫咪输血核心规范:其一,猫咪血型分A、B、AB三型,同型输血前需强制配型,且受血猫输血后3天可能产生抗体,同一只献血猫未必长期适配;其二,理想献血猫需满足2-6岁青壮年、体重≥8-10斤、疫苗驱虫齐全、红细胞比容>30%等条件,7岁以上猫咪因恢复能力下降不建议献血。

针对此前争议焦点,广州市动物诊疗行业协会特别指出流浪猫不适合献血:因流浪猫体态偏瘦、既往病史不明,可能携带隐性病菌或病毒,若用于采血易导致疾病传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此外,采血需由持证兽医操作,猫咪需经镇静或全麻,但尽量避免使用乙酰丙嗪,因为它会导致血小板功能障碍,对献血和受血猫来说都会产生影响。应在10-15分钟内完成40-50ml/次采血,且需使用适配抗凝方案的设备——目前99%人类血袋规格(200ml-400ml)不适用于猫咪,易引发血液安全问题。

在血液储存环节,科普明确全血需在2-6℃专业医用冰箱保存,使用CPDA-1抗凝剂时有效期3周-4周,血小板几小时内失效;分离后的压积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等成分血,需按不同标准储存(如新鲜冰冻血浆需-18℃以下保存,有效期1年)。

广州市动物诊疗行业协会表示,当前犬猫血液供需矛盾突出,缺乏国家层级规范宠物血库系统,临床紧急用血多依赖民间互助(如微信群、朋友圈求助)。此次科普不仅为行业提供操作依据,也向公众普及动物输血知识,助力推动宠物血液领域规范化发展。
(部分内容来源:广州市动物诊疗行业协会)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徐雅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