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的护边员尤勒巴斯・布塔汗老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一个短视频而爆火,无数网友都牵挂着他。
“墙绘天安门”映初心:阅兵日里的动人瞬间
老人的走红,源于今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期间。
尤勒巴斯是一位塔吉克族老人,他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风雪边关,还把护边使命传给了儿子和孙子。由于身体原因,他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的愿望难以实现。当地的热心公益人士陈银虎得知后,经过多方努力,赶在“9.3”阅兵前,在老人家房前砌了一堵数米高的墙面,并在上面绘出了一座“天安门”。
在家门口看到“天安门”了却了老人的一桩心愿。
阅兵当天,尤勒巴斯坐在轮椅上,在家人的陪伴下,手握国旗,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阅兵盛典。他身后是湛蓝天幕映衬下的“红墙黄瓦”,老人镜片后浑浊的双眼盈满泪水,双手努力挥动着五星红旗。这一幕被拍摄下来并在网络上传播,感动了无数网友,尤勒巴斯也因此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在家门口和“天安门”合影老人很是开心。
深圳光明行送温暖:医疗团队上门为尤勒巴斯查眼疾
9月18日,由深圳市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牵头,关爱基金会・姚晓明光明基金、关爱基金会·Vcare关爱基金、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 “深圳关爱行动喀什光明行”公益项目医疗团队来到老人家,看望了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
虽已90岁高龄,但看到远方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尤勒巴斯还是起身迎接。据老人讲,这些年他的视力越来越不好,看东西也很模糊。随后,姚晓明不仅为老人进行了眼部检查,也为老人的两个儿子做了眼睛检查。结果显示,尤勒巴斯的左眼由于白内障未能及时手术而合发青光眼,视神经已经萎缩,无光感,手术已无意义;右眼视力仅0.08,接近失明,角膜与虹膜之间的夹角(俗称房角)非常狭窄,极易导致青光眼急性发作,被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需要尽快将白内障摘除,植入人工晶体,否则将重蹈左眼青光眼发作和失明覆辙。另外,老人的两个儿子因常年接触紫光照射,也患有白内障,双眼视力均降于0.4,符合手术指征。公益爱心人士陈银虎当即决定,他们尽快派车送老人到喀什由深圳的眼科专家实施复明手术。
姚晓明为老人检查眼睛。
风雪边关写忠诚:尤勒巴斯回忆护边岁月经历
采访是在老人孙子依达亚提的翻译下进行的。老人告诉记者,1972年,他正式成为一名护边员,守护着祖国最西端的边境线。在帕米尔高原素有 “生命禁区” 之称的地方,每次执行巡逻任务,他和队员都要带上巡逻装备和一床薄被褥,晚上就住在山洞里。那时候条件艰苦,遇到极端天气时,他们太冷了就在山洞里原地跑步取暖。老人还讲到,他曾应招到生命禁区里修路,一去就是半年与世隔绝,期间还因同伴失误,被锥子刺入了胸口,重伤后他熬了几个月才康复,随后又立刻投入到护边工作中。
据老人介绍,年纪大了他不能继续巡逻,他的两个儿子玉素甫、达纳巴依也先后加入到护边员队伍,踏着父辈的足迹继续守护着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这几年,尤勒巴斯的四个孙子依达亚提、依马热提、阿力拜克和木力喀慢也都成了第三代护边员。他们接过了祖辈和父辈手中的接力棒,将护边的使命继续传承下去,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祖国的边疆。尤勒巴斯一家三代护边员,跨越半个多世纪,用脚步编织起一张无形的坚不可摧的边境网,他们是帕米尔高原上移动的界碑,他们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