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之约,星光汇聚:十五运会百日倒计时仪式侧记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孟菲/文 赖犁 何龙/图
08-02 22:5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将“同心同行”的主题化作生动可感的视听盛宴。

8月2日晚,深圳的夜空因一场特殊的仪式而格外明亮 ——“湾区同心 全运同行”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暨残特奥会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在此举行。作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全国最高规格综合性体育盛会,这场仪式不仅标志着赛事进入百日冲刺阶段,更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环节,将“同心同行”的主题化作生动可感的视听盛宴。

龙舟起舞里的同心意

仪式伊始,密集如雷的鼓点直击人心,《方少年》的激昂旋律中,龙舟舞拉开序幕。舞者身着融入三地特色的服饰,手持长桨的动作整齐有力,时而如蛟龙探水,时而如猛虎跃涧,俯仰之间尽显仪式庄重。点睛环节,四句口诀响彻全场:"一点龙睛聚湾区,二点天庭赴全运,三点龙鼻全民动,四点龙角强国兴",随着每一句口诀落下,现场观众都报以热烈掌声,传统仪式与时代活力在此碰撞,更喻示着湾区三地同心划动发展巨轮,向着共同的目标奋勇前行。

传统韵味未散,科技光芒已至。主屏幕星环流转间,舞台灯光骤变,人屏互动舞惊艳登场。舞者与屏幕光影精准呼应,腾挪跳跃间,乒乓球的凌厉扣杀、女排的腾空拦网、轮椅篮球的敏捷变向、击剑的利落突刺、花样游泳的水中绽放、马术盛装舞步的优雅身姿等赛事经典瞬间被艺术化呈现。尤其是当轮椅篮球动作出现时,现场响起会心的赞叹,残特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通过艺术表达直抵人心。虚实交织中,体育精神变得可触可感,粤港澳 "科技 + 体育" 的创新实践初见风采,让人们对即将到来的赛事充满更多想象。

从标识到圣火的巧思

随着仪式推进,十五运会核心元素在万众期待中逐一揭晓。会徽以 "繁荣、包容" 为核,三瓣礼花交叠成同心图案,红色象征活力,绿色代表生机,蓝色寓意开放,三色环绕间尽显湾区互通共荣的蓬勃气象;奖牌 "同心跃" 不仅融入港珠澳大桥同心结元素,更刻有海浪纹,呼应大湾区的地理特征;吉祥物 "喜洋洋"" 乐融融 " 取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前者手持火炬展现运动激情,后者怀抱莲花传递人文温情,整体造型既灵动可爱,又传递出团圆和美的深层寓意。两侧屏幕滚动播放的粤港澳地标,在夜色中熠熠生辉,强化着三地融合的主题。现场展示的礼仪服饰采用广绣工艺,颁奖音乐片段则融入粤剧元素,这些细节无不诠释着 "绿色、共享、开放、廉洁" 的办赛理念,也让人们看到这场盛会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全场屏息期待中,由两台AMR(自主移动机器人)承载的火种灯与火种盆缓缓驶入。机器人精准协同,姿态优雅,环绕着象征繁荣昌盛的牡丹花装置,共同构成一幅充满未来感的画卷。科技之光与体育圣火在此刻完美交融,寓意着大湾区以创新为引擎,携手奔赴全运盛会的科技同行之路。

歌声里的心里话

仪式最后,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志愿者代表与各项目备赛人员组成的方阵齐声宣言,"我们准备好了" 的呐喊掷地有声,道出了无数为赛事辛勤付出者的心声。随后,舞台灯光转为暖黄,《彩云追月》的悠扬旋律流淌而出,琵琶与二胡的合奏带来岭南月夜的静谧,仿佛将观众带入珠江边的诗意夜晚;紧接着,《东方之珠》的熟悉曲调响起,歌手的深情演绎唤起人们对香江两岸的记忆;当《七子之歌》的旋律渐起,现场有些观众眼中泛起泪光。

三首承载三地集体记忆的歌曲如溪流汇聚,最终化作粤港澳歌手并肩而立的合唱 ——《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的旋律响彻夜空,台上台下形成默契共鸣,歌声里是湾区儿女对祖国的深情告白,更是三地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生动写照。

编辑 温静 审读 李斌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吴德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孟菲/文 赖犁 何龙/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