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钢拳照进现实!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格斗赛炸裂开打,哪位“拳王”获胜?

读特客户端综合
11:47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这些机器人“武林高手”是如何练就一身“铜皮铁骨”和格斗神技的?答案非常硬核!

你还记得电影《铁甲钢拳》里

休·杰克曼操控机器人打拳

的燃爆场面吗?

现在,科幻照进现实了!

5月25日,一个注定要被载入

机器人发展史册的日子

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

机甲格斗擂台赛燃情开战!

这是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

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

真·硬核“铁甲钢拳”上演!

由不同团队操作的

宇树G1人形机器人

进行了多轮对抗

最终,机器人“AI策算师”夺冠!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格斗赛炸裂开打

当聚光灯打在擂台中央,观众们屏息以待的不再是肌肉猛男,而是一群身高与常人相仿、闪耀着金属光泽的人形机器人。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机器人选手们戴着不同颜色的护具,在操作员的远程遥控下,于擂台上闪转腾挪,拳脚相向。

《铁甲钢拳》官方剧照

它们不仅能打出漂亮的组合拳,展现出惊人的稳定性、平衡性和敏捷性,更厉害的是,即使被击倒在地,也能在短短8秒内迅速自行爬起,再战江湖!

最终,经过多轮激烈角逐,一台名为“AI策算师”的机器人凭借其出色的表现和操作员陆鑫的精湛技艺,成功KO对手,夺得桂冠,赢得了“格斗之星”的称号。

“武林高手”速成秘籍:从动作捕捉到人机协同

你可能会好奇,这些机器人“武林高手”是如何练就一身“铜皮铁骨”和格斗神技的?答案非常硬核!

以宇树G1为例,它们目前已经掌握了至少8套基础格斗动作和多个组合动作,包括直拳、勾拳、踢腿等等,堪称“十八般武艺略懂一二”。这些复杂动作的开发过程,和我们看电影大片时的“动作捕捉”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前期研发中,技术人员会请来专业的格斗选手,在他们施展拳脚时,通过专业设备获取其身上关键部位的动作轨迹,将这些宝贵的数据输入机器人系统。随后,再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模拟训练、实地测试和参数调整,机器人们才能在擂台上打出一套套“勾勾手,转个身,一套丝滑小连招”。

而在赛场上,人类是如何指挥这些钢铁战士的呢?

目前,主流的操控方式是“手动遥控”。操作员手持一个由2个摇杆、8个按键、4个肩键构成的特制遥控器,通过不同的按键组合,实时指挥机器人出拳、踢腿、闪避。这简直就是真人版“机器人格斗游戏”,考验的不仅是机器人的性能,更是操作员的反应速度、战术策略以及与机器人之间的“默契值”——是真正的人机协同作战。


据说,为了让操作员们尽快上手,赛前还进行了多次学习和训练,并且比赛现场还设置了多位技术安全员进行指导,确保比赛顺利进行。更有意思的是,技术人员在赛前就已经测试了“语音控制”这项人机交互新功能,未来也许你喊一句“旋风腿”,机器人就真的给你安排上了!

不只是打架那么简单:极限测试下的技术飞跃

你以为机器人格斗只是比谁的拳头硬、谁的程序牛?No No No!这场比赛的规则也相当讲究。

比赛采用积分制,共3回合,每回合2分钟。击中头部、躯干为有效击打,其中,手部动作有效击打计1分,而腿部动作因为难度更高,有效击打计3分。如果机器人倒地一次,会被扣掉5分;若被击倒后8秒内无法自行起身,则直接扣10分,并且本回合宣告结束——这可比人类拳击裁判数秒还要严格!

值得一提的是,和真人拳击比赛通常禁止用腿不同,机器人格斗赛中,由于不涉及对身体的伤害(毕竟是铁疙瘩互殴),机器人是可以用腿进行攻击的。这就对机器人的平衡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设备测试员孙宝岩说:“因为它本身在打斗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自身挥出一些比较激烈的动作,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对方选手的强烈攻击。在整个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保持平衡,并且在攻击的同时不被对方打倒,平衡的考验是重要的。”

为了应对这种“魔鬼”考验,机器人们在赛前可没少“吃苦头”。

此前,在位于杭州市滨江区的宇树科技赛前训练场,央视记者探营时发现,有些机器人因为每天高强度的训练,身上已经留下了一些战斗的痕迹——划痕。工作人员笑称,这些“皮外伤”并不会影响机器人的比赛表现。

赛前训练时,“抗击打”测试、“防过热”等极限训练和测试都是家常便饭,目的就是为了让人形机器人在极端条件下依然可以稳定行走并做出复杂的动作,即使不慎摔倒,也能迅速模拟人的形态自主站立。

从马拉松到格斗赛:人形机器人的进化与未来

继之前在北京亦庄惊艳亮相并完成马拉松挑战后,人形机器人再次站上竞技舞台,这次比的不是耐力,而是更为复杂的格斗技巧。这背后,是人形机器人技术以惊人速度发展的缩影。

这场看似“打打杀杀”的比赛,绝非仅仅为了博眼球。在竞技赛之前,还特别设置了表演赛环节。人形机器人结合灯光与音乐编排,通过单机特技、群体对抗等形式,充分展现了其协同控制与动态响应能力,科技感与艺术感直接拉满!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这种机甲格斗擂台赛为机器人技术提供了一个极端的考验环境。《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现场协调员高远称:“机器人自己平衡能力要足够强,它的移动能力、动作要足够流畅、足够精细,我们才有条件去谈它未来能否去帮助到我们生活。所以,我觉得格斗大赛设置了一个极端的考验环境,然后去督促、帮助我们去精进这些内容。”

通过这样的比赛,可以促使机器人的算法持续优化升级,提升机器人的综合性能。例如,在备赛过程中对机器人平衡性的重点升级和优化,将来很有可能帮助机器人在搬运重物等实际应用场景中表现得更加稳定、高效。

从蹒跚学步到跑马拉松,再到如今的机甲格斗,人形机器人在科技与热血交织的舞台上,不仅展示了令人惊叹的技术实力,也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示和未来潜能的预演。当“AI策算师”举起冠军奖杯的那一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机器人的胜利,更是人类智慧与科技勇攀高峰的又一个里程碑。

未来,这些越来越聪敏、越来越灵活的“钢铁伙伴”将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让我们拭目以待!

视频、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部分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澎湃新闻、新浪科技)

综合 钟诗婷

审读 伊诺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江晓蚕

(作者:读特客户端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