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之夜断电,空调、电扇不能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5月21日,家住深圳罗湖龙屋小区的苏先生向读特新闻记者说起小区电改之后喜上眉梢,“家里用电得到了保障,再也不需要小心翼翼了。”
这得从一个月前说起。苏先生所居住的龙屋小区通过“居民集资+物业配合+政府助力”的新模式,完成了部分楼栋供电设施的全面改造,实现供电设施的升级换代,让小区居民“用电无忧”。
深圳罗湖龙屋小区。
“民微资金”出25%,业主自掏2000元
据龙屋小区物业管理处经理金先生介绍,该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历史原因,小区供电设施老化问题严重,特别是第六栋和第七栋,因电缆容量不足,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频繁遭遇停电,这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张阿姨在龙屋小区居住了近十年,她回忆起改造前的供电问题仍觉“苦不堪言”:“以前经常停电,尤其是夏天最热的时候,晚上时常会停电三四次,空调、电扇都不能用,真是难熬。”
去年10月,张阿姨通过物业管理处上门走访得知供电设施改造项目,她积极地参与了讨论和出资全过程。“虽然一开始有点犹豫,但想到改造后能有一个稳定的用电环境,还是决定出资了。”张阿姨说。
事实上,在项目启动初期,街道和社区面临资金筹集、居民动员等多重挑战。龙屋小区所属社区民新社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经多轮协商,最终形成了一套政府、物业、业主三方共同参与的资金分摊方案——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承担25%的费用,物业管理公司承担25%,剩余资金则由居民平均分担。以张阿姨居住的楼栋为例,涉及电改的业主每户各出资2000元,业主出资共约17万元。
活用民微资金,激发社区潜能
“‘居民集资+物业配合+政府助力’模式是在深入调研和细致规划后推出的,旨在解决老旧社区面临的供电问题。龙屋小区作为试点,具有代表性供电设施老化问题的特征。”龙屋小区所属社区民新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介绍,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社区党委召集小区党支部、物业管理公司、小区业主代表、供电局组织了多场供电线路改造推进会,形成了强烈共识,一致同意将此改造项目列为重点推进项目。
据悉,在决定共同出资的过程中,翠竹街道、民新社区、物业公司以及居民进行了多次讨论。居民最担心的仍是资金安全和改造效果。但随着“居民集资+物业配合+政府助力”模式的推出,居民的顾虑逐渐打消。“这个模式很好,三方共同出资、共同监督,让我们很放心。”业主李先生表示。
“这一合作模式不仅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也有效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参与度,确保了改造项目的顺利推进。”民新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龙屋小区供电设施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是居民、物业和政府三方携手合作的结果。期待更多小区能够借鉴这一模式,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采取“一户一策”,确保“民呼我应”
作为此次改造项目的重要参与方,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承担了出资、协调居民、监督施工等多重任务。
据金先生介绍,此次改造不仅将老旧的铝芯电缆更换为更大容量的铜芯电缆,还实现了“抄表到户”,居民用电由供电局直接管理,大大提高了供电稳定性。
龙屋小区6、7栋实现抄表到户。
“有些居民对改造方案有疑虑,我们就耐心解释,直到他们满意为止。”金先生告诉读特新闻记者,与居民和政府部门的合作模式也是在多次沟通中建立起来的。这期间,物业管理处采取“一户一策”方式,逐一上门收集民意、答疑解惑,确保居民关切和需求得到有效回应。
改造完成后,小区的供电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居民满意度也大幅提高。“看到居民们满意的反馈,我们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金先生感慨道。
“目前龙屋小区尚有14栋楼未完成电力改造的工作,这些仍是我们需要共同应对的任务,预计在今年有序推进此项工作。”金先生告诉记者,未来物业管理处也将积极参与此类小区改造项目,为居民营造一个更加宜居、美好的生活环境。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