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汀乡渡故人去 曲港汇芳留鹏城 记孟兆祯参与仙湖植物园建设二三事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2022-07-26 08:54

芦汀乡渡故人去,曲港汇芳留鹏城。近日,著名风景园林学家、风景园林教育家,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兆祯逝世,享年90岁。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风景园林人,是中国风景园林界唯一的工程院院士。

孟兆祯院士与深圳情缘颇深,并在深圳留下了重要代表作——备受深圳人喜爱且业界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仙湖植物园。

在北京林业大学发布的孟兆祯院士生平具有代表性的规划设计项目介绍中,主持深圳仙湖风景植物园总体设计列在第一个。仙湖植物园被称为是孟兆祯院士主持完成的中国第一个风景式植物园,该设计项目荣获1993年深圳市优秀设计一等奖、1995年建设部优秀园林设计三等奖。

跑遍仙湖山水,构建群山怀抱的“仙湖”

人们常游仙湖植物园,爱这里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万千植物,称赞这里是“都市里的翡翠”。同时,如诗如画的“仙湖”二字让人生出许多美好的想象,而深圳的植物园为何名叫“仙湖”?“仙气”在哪里?寻究探源,这与仙湖植物园的规划设计者孟兆祯院士等人相关。

现任仙湖植物园主任杨义标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孟兆祯院士曾是他的老师。近日,他向记者深情讲述,1982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不久,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立一座现代化的植物园,北京林业大学孙筱祥教授等专家受邀到深圳考察,选定梧桐山西北山麓的莲塘大坑塘(深圳林场内)为植物园的理想位置,这里山涧溪流终年不竭,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境。另外,本地民间有“凤凰栖于梧桐,仙女嬉于天池”的传说,孙筱祥教授认为,这里山环水抱,灵气十足,遂命名为“仙湖”。

后来,孙筱祥教授外出游学。1983年,深圳市政府聘请时为教授的孟兆祯主持仙湖植物园的总体规划设计。

“当年,孟院士带领团队在北京和深圳之间来回跑,走遍仙湖的山山水水,相地、问名,看哪里最美,哪个地方能造景。” 杨义标介绍,孟兆祯院士是中国传统山水园林大师,讲究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天人合一。

《园衍》是孟兆祯院士的学术巨著,成为以《园冶》为代表的中国园林思想创造性继承与发展的里程碑学术集成。《园衍》一书中第四篇第一章的内容就是《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深圳市仙湖风景植物园设计心得》。

孟兆祯院士写道,说是“仙湖”,可原本无湖,只有山间的一块低塘地原名“大山塘”。依据我国古代重要的园林理论和造园专著《园冶》中“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理念,通过筑坝拦水的方法积山之溪,将原本的说“仙湖”却“无湖”的场地现状,改造成为如今群山怀抱的“仙湖”,并以此湖为全园的核心景区,沿山腰和一些小山头布置景点,因山构室,就水安桥,组合成一座写意的自然山水园。

孟兆祯院士指出了仙湖植物园的园旨。“此园着重创造风景游览的优美环境气氛,通过赏心悦目的游览活动使游人学到植物科学知识。”

谱写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植物园新篇

仙湖植物园中许多诗情画意的景点名称都出自孟兆祯院士。2020年10月份,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当时88岁高龄的孟兆祯院士专门撰文《大鹏风舞中国传统园林》,对深圳经济特区表达挚贺,回顾了他参与仙湖植物园建设的过程。“中央感召全国支援深圳建设,全国热烈响应。”他总结,仙湖植物园最重要的设计思想是“中国有中国现代化的园林意境和形象,要把这种发展传统的思想落实到现代建设项目中去。”“在地宜中创新发展,谱写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植物园新篇。”

植物园的建设是从一座山亭开始的,此亭所在的小山岗,由此可下到湖区,亦可上山区,为山湖分界。其独一无二的地宜,上可仰望梧桐山山顶,下可俯瞰深圳水库碧波,因地因境取得景名“两宜亭”。

此外,还有“芦汀乡渡”“山塘仙渡”“曲港汇芳”“药洲”等景点均在当时建成,皆由孟兆祯院士取名。可以说,各个景点因境生情,引人入境。“因地制宜赋予景区有传统意味的新名称,游人通过‘闻名心晓’的过程,品赏风景和领略其中意境。”

从1988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仙湖植物园至今已34年。近10年来,孟兆祯院士曾在2014年、2018年两次到访仙湖植物园。杨义标表示,作为后来的管理者,植物园一直秉承并创新发扬风景植物园的理念,从植物园山水骨架着手,从植物生境出发,建成了幽溪、蕨园、苏铁园等专类园,不仅提升了植物收集数量,更展示植物之美。如今,仙湖植物园凭借着优美的景致、良好的基础设施、丰富的活植物收集、多样的自然教育和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在业界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原标题《芦汀乡渡故人去 曲港汇芳留鹏城 ——中国风景园林界泰斗孟兆祯参与仙湖植物园建设二三事》)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