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两会·报告解读 | 今年要办好40项民生实事,件件与你相关
读特记者 甘霖 蔡青
2019-01-18 11:24

“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市长陈如桂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彰显浓浓民生情怀,提出2019年要办好十个方面40件民生实事和一批民生微实事,安排九大类民生支出2709亿元,其中教育、医疗支出分别增长11%13%

记者注意到,在对2018年工作进行总结、对2019年工作作出部署时,报告都把“民生”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围绕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报告提出,要重点做好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着力建设幸福深圳,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是今年市政府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之一。

为做好该项重点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高等教育高水平发展、深入推进“健康深圳”建设、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以及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加强社会治理。报告明确提出,要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记者获悉,2019年市政府开列的民生实事清单,通过广泛征求代表、市民的意见形成,其中去除了属于政府部门职责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和本来就要实施的工程性工作。在深圳市两会期间,政府部门还将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对有关民生事项进行优化调整。

自2013年以来,市政府开始逐年公布年度民生实事清单,并建立了相应的督办机制。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市政府民生实事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完成率。2018年深圳市民生实事共计九大类,其中包括:提升教育保障能力、方便市民看病就医、促进就业和创业、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方便市民出行、打造安全环境、提升市民品质和美化生活环境。各项民生实事都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市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2019年深圳40项民生实事


一、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高质量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18所,新增公办中小学位3.1万个以上。其中,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7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9万个,67%以上位于原特区外;新改扩建普通公办高中学校1所,新增普通公办高中学位2400个。新增幼儿园学位2万个,新型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达80%左右。


2.向约30万名符合我市就读条件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发放学位补贴;向符合政策规定的约50万名3—6岁在园儿童发放健康成长补贴;向约3.5万名幼儿园保教人员发放长期从教津贴


3.新增60家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午餐午休服务,全市提供午餐午休服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覆盖率达90%左右;试点推行学生营养餐计划。实施学校(含幼儿园)食堂量化等级提A工程。


二、提高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4.高质量新改扩建医院5家,全市新增病床3500张


5.对在本市内出生的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给予80%的财政补助,包括遗传代谢病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G6PD 缺乏症、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4 种)和听力筛查(初筛)。


6.为深圳儿童提供眼病筛查及视力屈光筛查服务,免费为6000名新生儿提供首次眼病筛查;免费为6000名3个月至6岁儿童提供阶段性眼病筛查及视力、屈光筛查,建立筛查档案、应急处置、转诊转介、健康教育等服务;对幼儿园大班、学前班儿童和中小学学龄青少年开展免费近视筛查与干预,降低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


7.实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免费筛查服务项目,对全市10-17岁在校学生实施脊柱侧弯免费筛查,指导有侧弯、驼背、斜肩、形体不正等问题的儿童进行形体训练。为全市约7万名二年级小学生实施六龄牙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


8.开展深圳市公共场所全自动除颤仪(AED)配备项目(三期),购置2000台全自动除颤仪(AED),安装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


9.全面加强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新增社康机构30家以上,开通家庭医生服务热线,社康机构诊疗量占比提高至45%以上。在50%以上一类社康中心设置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推进基层医疗集团专家进社区,100%覆盖全市公立社康机构。


10.建设5个中医医疗质控中心、6个中医专科联盟、建设5-7个中医专科护士与护理技术培训基地,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


三、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1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万人;举办高校毕业生秋季就业双选会,组织500家以上用人单位,提供1万个以上就业岗位。继续实施“青年驿站”项目,为3000名来深应届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就业指导、城市融入服务,打造来深青年人才综合服务平台。


12.采取“看单点菜”“送教上门”“定点培训”等方式,举办职工素质教育讲座400场、“职工文化大讲堂”500场、女职工素质教育流动课堂100场,惠及职工10万人左右。


13.开展企业班组长、职工职业核心能力、国际化质量人才三个专项培训。为企业培养100名班组师资和培训6000名班组长;为基层单位培养200名师资,提升1000名骨干职工职业核心能力;引进德国先进职业教育模式,开设25门国际化质量课程,培训人才3500人。


14.开展“圆梦计划”,帮扶2000名在深工作1年以上、18-35岁青年产业工人接受本科、专科学历教育。资助3000名职工、农民工接受本科、专科学历教育,为1500名职工提供公益的职业技能培训及中职学历教育。


四、持续改善居住条件


15.全市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开工筹集8万套/间、供应3.4万套/间,开工改造老旧小区4448套


16.完成 200 个居民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完成 100个原特区外社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创建 100 个优质饮用水达标小区。


17.全市新建100公里市政中压燃气管网;新增管道天然气入户20万户。


18.完成600个以上城中村综合治理。推行物业管理全覆盖,完善门禁视频系统,优化出租屋和人口管理;加快管道燃气入户、规范瓶装气使用管理服务;建立微型消防站,配齐消防器材;实施排水管网“进村入户”,实现雨污分流。


19.推行绿色物业管理,降低物业运行能耗,进一步完善“物业监管与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打造宜居小区。全市范围内具备产权的居民小区实现抄表到户,全年累计完成2万户。


五、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20.为约4500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购买重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继续实施来深建设者关爱基金”项目,为2000人次来深建设者及其子女提供大病医疗资助


21.本市户籍持证残疾人、伤残军人、伤残人民警察约2.6万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为全市约60家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购买团体意外险。提高高龄老人津贴标准;为6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户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22.加快市社会福利救助综合服务中心等民政设施建设,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推行长者助餐服务,在30个社区试点开设“长者饭堂”。


六、方便市民出行


23.优化公交骨干线网及区域间快线、骨干线网衔接,优化新增85条以上公交线路,改善10个以上片区的公交微循环,重点保障大企业、保障性住房小区及医院、学校等公共机构公交服务。对100座以上公交简易站台、旧站台进行标准化改造,改善市民候车环境。


24.治理交通拥堵节点100个,打通断头路10条。新改扩建自行车道约300公里。加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综合治理,解决乱停乱放、阻碍交通等问题。


25.开通5条以上国际新航线;开通深圳机场码头至珠海九洲港水上航线。


26.进一步完善主要道路繁华商业区、机场、口岸、火车站、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重点路段无障碍设施和人行系统,完成不少于60条道路或场站等整治点。


27.积极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推行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慧停车和多功能杆,提供更优质的交通管理服务。


七、坚守安全底线


28.建设幼儿园安全监控系统,覆盖全市所有幼儿园,提高安全风险防控能力,防范各类安全隐患。


29.完善电梯应急救援公共服务平台(96333平台)建设。对全市已登记电梯逐台安全检验的基础上,重点对商场、医院等人流较大的公共场所及住宅小区等易发故障场所的6000台电梯进行安全监督抽查,对600台老旧电梯进行安全评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电梯使用安全。


30.发布300个供深食品标准及100个与其配套的认证实施规则,组织开展供深食品认证。完成11627家200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的“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并有效运行。


31.车载雷达车探测全市道路地面坍塌隐患的雷达测线长度达到800公里,及时消除坍塌隐患。


32.为全市200多万学生及家长提供高级别台风暴雨上下学时段精细预警提示,提升学生及家长在高级别台风暴雨天气下的安全防御能力。


八、丰富市民文体生活


33.举办230 场“美丽星期天”等周末品牌及文化进社区等公益文化活动,放映6000场公益电影。举办“盛世收藏”系列活动,开展10场免费文物鉴定。


34.举办市民长跑日、全民健身日、“深圳杯”业余足球联赛等群众体育活动,为5万名市民提供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服务,组织开展公益健身指导服务1万小时。新建80个以上便民利民健身场所。


九、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35.通过群众“点菜”、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式,组织实施6000个以上民生微实事项目,解决社区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热情。


36.继续开展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项目,新建200间母婴室,满足母婴群体的特殊需求。


37.全面推进网上审批,实现审批和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新推广200项“秒批”服务和“不见面审批”事项各200项。全面推广统一政务服务APP,努力实现95%以上个人事项和60%以上法人事项移动办理。


十、营造生态宜居环境


38.完成新建、改建公园40个;持续推进打造“世界著名花城”行动计划,新建10条花卉景观大道、5个花卉特色园,新增30个花漾街区、50个街心花园。举办迎春花市。


39.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推动茅洲河、深圳河、观澜河、坪山河等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改善。新建、扩建6座水质净化厂,推进17座水质净化厂提标改造,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万吨/日。全面完成剩余4000多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开展污水管网破损淤塞、混接乱接等排查整改,实现管网全覆盖、全连通和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40.打好蓝天攻坚战,持续提升全市空气质量。淘汰老旧车5万辆,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推进妈湾电厂煤场全封闭改造工程,各燃气电厂基本完成低氮燃烧器升级改造或烟气脱硝改造。严格执行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地方标准,完成100家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治理任务。


编辑 詹婉容

(作者:读特记者 甘霖 蔡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