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六大“政策包”的赋能加持下,深圳牢牢锚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航向,以亮眼数据印证发展实效——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全市规上文化产业实现营收10917.64亿元,同比增长16.7%;16个文化新业态特征明显的行业小类营收达5193.0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0.4%。
从文艺精品的扎堆涌现,到演艺生态的繁荣发展,从游戏产业、数字经济的持续飘红,到文化出海的强势突围,这座以“创新”为基因的城市正以政策为擎、以实践为径,文化新质生产力生机勃发,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容创作与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彰显出强劲的产业韧性与增长潜力。
演艺经济繁荣发展
精品剧目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近年来,随着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国内外艺术舞台上大放异彩,越来越多的深圳文艺精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展示了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文化自信和创新活力。国庆期间,深圳原创中国首部沉浸式肢体剧《交易人生》在蛇口海上世界明华轮全球首演,成为深圳市委宣传部支持打造的新的城市文化名片;同期,深圳原创首部跨界融合新粤剧《决战之燎原》在保利剧院连演三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土壤中焕发新机。

今年以来,深圳抢抓省宣文化产业“政策包”红利,密集出台具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系列配套政策。5月29日在全国率先出台《深圳市演艺新空间扶持管理措施(试行)》,以标准化规范为行业发展筑牢制度保障,并成功举办两次演艺新空间供需对接会,引进厦门来疯喜剧等头部企业,推动“爪马世界”等沉浸式演艺综合体快速发展,形成“小而美”“小而新”的演艺生态集群。1月至10月,全市演艺新空间演出场次4556场,同比增长79.51%;观众共计49.93万人次,同比增长25.57%;实现票房收入5726.55万元,同比增长8.39%。
《深圳市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针对影视等重点领域,对精品项目的资助最高可达2000万元。在政策的精准引领之下,如今的深圳演艺舞台,精品剧目频出,演艺业态呈现出雅俗共赏、丰富多元的特色。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包括刀郎、十个勤天、孙燕姿、任贤齐、刘宇宁等大型演唱会在内的深圳全市营业性演出达33181场,同比增长19.1%,观演人数154.94万人次,票房收入12.08亿元。此外,深圳还积极引进国外高品质剧目158个、演出323场,平均上座率72%,其中,全球顶级古典音乐节“韦尔比耶音乐节”将于2026年落地深圳的消息,也令全国乃至亚洲乐迷感到振奋。
游戏产业势头强劲
赋能数字经济和文化出海
5月,广东出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提出系列举措,清晰了管理责任,释放出更强发展信号。在广东“政策包”辐射带动下,深圳快速响应,于8月印发《深圳市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16条“真金白银”的具体举措,直接涉及游戏产业的资助项目多达12个,对原创首发的游戏精品,最高资助额度从原来的500万元提升到1000万元。10月31日,深圳进一步出台《深圳市加快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建成国内一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游戏产业创新高地的发展目标,构建“一核心、多支点”的产业空间布局,为深圳游戏产业发展绘就清晰蓝图。
在省委宣传部支持下,深圳积极推动游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11月13日,广东(深圳)游戏企业服务中心、广东(深圳)游戏出海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叠加深圳(南山)游戏创新发展中心的版号咨询、预审等服务,已为超200家企业提供全流程支持,构建起覆盖产业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体系。此外,筹备组建深圳市游戏产业协会,以深圳(南山)游戏创新发展中心为依托,立足深圳、服务全国、辐射全球,为行业提供趋势研究、咨询服务、企业孵化、市场开拓、资源对接等服务。同时,强化赛事IP引领,成功举办2025轻游梦工坊全国游戏创作大赛、《穿越火线》嘉年华、《英雄联盟》职业联赛年度总决赛等一系列高影响力游戏电竞活动,汇聚全国创新力量。
系列举措的叠加效应,有力巩固并提升了深圳游戏产业的综合实力。2025年前三季度深圳游戏产业营收预计1500亿元,国内营收占全国近半,出海营收占广东一半以上。在政策与服务驱动下,腾讯、创梦天地、冰川网络等头部企业发展势头强劲,13家上市公司以及一大批中小型创新团队持续成长,超过20万从业人员推动深圳网络游戏市场日趋成熟,电竞及游戏衍生品等发展日益多元,多款产品在海外持续走红,游戏产业已成为深圳数字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文化出海的重要载体。
影视、微短剧产业崛起
创作、出海双双提质增效
近年来,深圳在影视剧创作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通过打造本土原创IP、引入国家级合作项目、扶持青年人才以及出台系统性产业政策,走上了一条讲好本土故事与对接高端资源相结合的道路。
深圳出台了一系列精准的产业政策,为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其中,《深圳市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针对影视等重点领域,对精品项目的资助最高可达 2000 万元。目前,深圳正在推动6部重点电影、7部电视剧创制。其中,张艺谋导演的国安题材电影《惊蛰无声》,以及动画电影《大圣崛起》、《熊出没》系列等12部制作拟冲击2026年“春节档”。周星驰编导电影《E计划》计划2026年暑期档上映。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电视剧《我的山与海》即将在央视一套和优酷平台播出。值得期待的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圳市委宣传部出品的精品短剧《奇迹》计划于2026年跨年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以艺术形式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气象万千。
深圳加速推动微短剧发展,制定并发布了《深圳市促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修订版)》,构建起“政策+资金+服务+科技”支撑体系,鼓励企业提升微短剧创作品质。《中华战舞》《师傅》等46部微短剧入选国家广电总局、省广电局精品目录。深圳微短剧专家站正式运行,提升备案审查服务效能,截至11月,全市重点微短剧规划备案通过115部,占全省53.4%。
近日,《2025中国微短剧产业综合实力城市》发布,深圳获得微短剧“出海之都”称号,这得益于深圳对微短剧出海基地的着力建设,构建起“技术研发—内容创作—全球发行—版权运营”全生态闭环,让枫叶互动、山海、无限进制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成为“深圳故事”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