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深圳特区报记者一行在位于湛江市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简称湛江湾实验室)见到了“湛江湾1号”总设计师陈潇。
“还有十几天,‘湛江湾1号’就要回到湛江开始作业投产了。”陈潇告诉记者,由湛江湾实验室自主设计研发的全球首艘漂浮式动力定位全域化网箱型工船“湛江湾一号”正在驶回湛江海域的途中。随着这艘承载着8万立方米养殖水体、具备年产2000吨名贵鱼类产能的“海上智慧渔场”正式运营,我国深远海工业化养殖也将开启全新智能化征程。
湛江湾实验室是省委、省政府 2018 年 11 月批准启动建设的省实验室之一,引进了麦康森、吴有生、林君等院士专家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湛江湾实验室围绕国家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立足湛江、服务海洋、面向产业、面向市场,聚焦海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物三大领域,系统谋划海上牧场研究与建设,重点围绕深远海养殖技术与装备产业进行全产业链技术创新,积极探索近海埋碳增油(CCUS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红树林种养耦合和湛江蚝全产业链培育等方向,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深圳与湛江在海洋事业发展领域有紧密联系,我们此前就跟深圳的鹏城实验室开展了紧密的合作,还与华为建立了合作,联合华为等企业开发了海洋鸿蒙智能数据交换终端。”湛江湾实验室综合管理部副部长伍玲介绍说,湛江湾实验室依托湛江市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的发展优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海洋渔业中的产业化应用,为湛江及广东打造蓝色粮仓铸就科技引擎,为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和智能装备系统创新发展提供源动力。
(湛江湾实验室供图)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李斌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