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2.5天小长假”,部分行业可以先休起来
读特评论员 王森
2020-04-07 21:28

随着我国境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多地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居民外出增加消费。近期,江西、浙江和甘肃陇南等地提出鼓励推行每周2.5天休假。其中,浙江和江西还计划投放消费券和推出景区优惠等政策,进一步刺激文旅消费。

休假非小事。“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的本身。”从现代社会管理的角度看,休假制度设计,事关劳动者权益,关乎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最终也会影响个人的获得感、幸福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地调整休假制度,人们就能获得合理的休憩时间,更好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休假时间增加,是建立在生产效率提高的基础上的。人们的工作时长,随着科技进步持续下降,增加假期是发展大趋势。休假制度的调整,也必须适应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周休二日,是20世纪初期由福特汽车工厂率先实施的工作制度,它符合流水线生产的要求。但到了信息化的21世纪,就不那么合适了,国内不少智慧密集型企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企业,已经在法律框架内,尝试实施弹性工作制了。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可以说,吃“人口红利”的日子就要一去不复返了,单纯靠“堆叠”工作时间带来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遇到边际效益递减的瓶颈。让劳动者享受更多的假期,也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方法。一方面,用制度挤出工作时间中的水分,能引导企业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比如,因为此次疫情,许多人在家远程办公,就深刻体会到平日里不少会议是低效且非必要的;一些企业也发现,采用互联网工具进行管理,效率提高了不少。另一方面,劳动者也是消费者,消费是生产的原动力,假日增加将带来的消费增长,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休假制度的设计与执行,考验着我们的社会治理水平。如果脱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大开“假期支票”,相关政策过于粗放,不分产业的强制休假,只会打乱一些传统企业和劳动者正常的生产、经营安排,导致工人收入减少甚至失业。这方面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有前车之鉴。

只有在不影响经济社会运行、不减损劳动者收入等各项权益的前提下,延长休假时间才能真正成为劳动者之福。休假制度,应当保持弹性,考虑到当前多元丰富的经济样态。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缩减工作时间的大前提下,可以让一部分发展质量较高的行业、企业先试行“2.5天小长假”。更关键的是,要强化当下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确保“休假底线”,先着力解决“996”“007”这类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帮助企业解决集中长时间用工与休假制度之间的冲突,让更科学、灵活的休假制度服务于企业高质量发展转型。

编辑 黄泽霖

(作者:读特评论员 王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