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 | 价格歧视就是不公平对待消费者
定国
2019-06-18 14:38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完善,并在实际中强化管理,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是防止价格歧视现象出现的应有之义。

如果你乘坐某航空公司的飞机,问下你旁边的人,你会发现票价各不相同。同样质量的一件商品,为什么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价格,有的甚至在上面标明专供某某地区。本来,通话和上网的单位时间并不会有什么不同,可电信公司为何推出五花八门的套餐?正如为什么同一个航班会出现不同的价格一样,这种现象就是经济学上的价格歧视。

生活中,我们总是反对以衣取人,可是,对于商家来说,以衣取人或许是获得最高消费者剩余的简单方法,他们可以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价格。

同样的商品,价格本应相同,可价格歧视就是差别对待,就是生活中的以衣取人。商家将同样的产品卖给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就形成了价格歧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是商家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利益通过定价来最大化,他们通过区分不同的消费者,将同样的商品卖出不同的价格,尽量接近消费者的意愿价格,将原本属于产品买方的消费者剩余也转移到了商家那里。

价格歧视是在何种情形下形成的呢?首先是产品的需求与其价格成反比,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其次商家能够以合理的成本进行市场细分,不同的人定不同的价。其三,能阻止不同的消费者之间贱买贵卖的转卖行为。另外,不同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并且为商家所知。即商家充分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不同需求程度。

人有贫富,性格各异,为了实现价格歧视,商家就要将消费者分成三六九等,看看哪些是价格敏感者,就给他相对较低的价格,那些又是价格不敏感者,价格能高多少就高多少。

根据价格差别的程度,经济学将价格歧视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即假定商家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其价格,从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由于不可能完全测定每一个消费者的意愿价格,这种情况较少出现。

二级价格歧视,即商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价格,商家获得一部分消费者剩余。比如,电信公司对客户每月上网时间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小的客户,收取较高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大的客户,收取较低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商家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商家制定的价格就越低;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商家制定的价格就越高。比如,因为外地游客的需求价格弹性小,有的旅游景点对他们制定较高的价格,而对本地游客制定较低的价格。

商家要实现价格歧视,最关键的就是识别不同的消费者并将市场细分。比如航空公司如何区分那些价格敏感者,当然是自己掏腰包的人,而那些出差的人由于有报销,自然不太在乎价格高一点。但并不是每个买机票的人脸上都写着我是出差的,只有从购买行为上加以区分。出差的人大都是事情比较急,一般都是临时购票,而且说走就走,办完差事后马上回来,单位和老板不太可能同意出差员工借机度假,因为这样的成本比一张稍高机票的成本要大。航空公司就针对这种情况,推出在目的地度过周末的人,其来回机票优惠多多,或者提前预订机票的人票价也有优惠,从而将出差的人与度假的人区分开来,实行不同定价,获取最大消费者剩余。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由于搜集消费者的资料和利用大数据为消费画像的成本越来越低,商家越来越容易实行个人化定价,即以不同的价格向每位用户出售商品,从而出现大数据杀熟现象,这种价格歧视比现实中的线下行为更加严重。

价格歧视实际上就是商家不公平的对待消费者,最大化地获得最高消费者剩余。价格歧视为各国反垄断法或限制竞争法所禁止。我国的《价格法》中明确规定:价格歧视为不正当价格行为,并规定了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尽管价格歧视在现实中很普遍,但商家因此而被诉诸法律的情况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价格歧视界定很难,举证很难,加上法律法规的欠缺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困扰。因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完善,并在实际中强化管理,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是防止价格歧视现象出现的应有之义。

(作者系文化学者)

编辑 秦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