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深化改革主体责任 彰显敢闯敢试城市品格
陶一桃
2021-03-02 10:00

提要:


深化改革不仅需要决心、勇气、气概,还需要观念的更新和来自思想的力量;更高水平开放不仅需要眼界、视野、胸怀,还需要认知的提升和来自制度的绩效。在深化改革与更高水平开放的进程中,在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实践中,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不仅要扛起主体责任,还要为日益发展繁荣的中国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找制度路径,探索互利模式,创造分享的友好空间。


2月20日,深圳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市委深改委第十六次会议、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同时召开。会议分別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深圳市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关于加快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的若干措施》等文件。

牛年新春伊始,四个关系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深化改革的重要会议同时召开,释放的不仅仅是只争朝夕的干劲,先行示范的紧迫感,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意志与决心,更重要的是展现了深圳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时代、新使命的崇高担当与责任感。41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性地选择了深圳,深圳以令世界瞩目的发展奇迹很好地完成了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探索出由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成功道路。41年后的今天,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最具有辐射力的增长极,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最具有深厚动力的引擎,作为高水平开放的高质量窗口与平台,不仅要出色地完成中央所赋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使命,继续以敢为天下先的气概,不断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制度创新的绩效,进一步印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的科学判断。还要以扎实的行动,落地有声的成果与深化改革的成功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改革智慧以及其思想与制度的力量,从而向建党百年献上一份可以以中国道路之名镌刻在史册上的厚礼。

可以说,四个会议一个声音,那就是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四个会议一个理念,那就是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要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四个会议一个情怀,那就是40多年前从蛇口响彻全国的口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让我们又看到了改革精神血脉传承的充满无限生机与创新活力的深圳。

经历40多年改革开放的砥砺,深圳已经从当年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成为了承担多重国家战略使命的举足轻重的政策功能与使命的交汇之地。从功能上看,深圳集特区、湾区、先行示范区于一身,从使命上讲,既肩负着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又担负着“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的率先改革使命。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要求深圳要全力贯彻中央有关“十四五”改革决策部署,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率先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推进经济、民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8大方面的改革任务,以率先改革的步伐,推进中国深化改革的进程;以率先探索的制度绩效,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展现给世界。“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要求深圳要在6大领域27项改革举措和40项首批授权事项方面大胆探索,创新性开拓,以减少试错成本,为中国深化改革提供类似公共物品的可复制经验与做法。

从根本上说,“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与“综合改革试点任务”二者既相互交融,又纲举目张。“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统领“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的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的实施,又率先体现、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而以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的形成与推广,以制度创新的力量推动中国深化改革的进程,这又是深圳所承担的国家所赋予的时代使命。

四个会议所审议通过的相关文件,突显“科创中国”之引导,彰显规则衔接之路径,展示平台、项目建设等抓手的务实性与绩效性。不仅释放出强烈的改革主体担当意识,而且更体现出了观念的先行与思想的力量。

1.以“科创中国”为目标,以国家级重大区域性平台建设为载体,把创新型国家建设融入到重大平台与项目建设之中,明确提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概念。

如《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要求,光明科学城要按照世界级大型开放原始创新策源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试验和成果转化基地、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前沿阵地等五大战略定位,依托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以信息、生命、新材料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为主攻方向,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和协同开放创新。力争到2022年初步完成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布局,2035年建成并投入运行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率先建立起一整套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制度规则体系,真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

率先建立起一整套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制度规则体系,真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图为深圳光明科学城效果图。(资料图片)

2.将提高民生质量与品质融入“科创中国”的整体战略部署之中,提出深圳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建立国际生物谷和国际食品谷的设想,并积极向国家争取设立生命健康创新试验区。

相关文件指出,要瞄准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尤其要充分发挥深圳在信息产业方面的优势,加强数字农业技术全场景应用,发展智慧农业装备制造业,努力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上走在全国前列。积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积极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全方位推动深圳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创造性地提出努力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深圳模式”理念。

凭借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等优势,建立深圳国际食品谷的设想与规划是一个既关系到民生又关乎国家安全的创举。国际食品谷的建成将在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供给安全保障体系,开创食品产业大循环新格局的同时,也从战略意义上为国家安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深圳国际食品谷有关汇聚全球农业、食品龙头企业及知名品牌,规划建设国际食品企业总部基地,构建产学研协同发展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食品科技创新中心、农业食品科研基地,建立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食品产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指引的构想,使靠率先改革开放起家的深圳,不仅站在了中国深化改革的制高点上,同时也站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制高点上。同时,敢闯的城市品格被赋予了创新的开拓,国际视野的现代与全球领先之前瞻的深厚内涵。

3.更加明确提出以聚焦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为制度路径,积极探索、研究更多“湾区通”实现形式。以问题为导向,以各项具体规则衔接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深圳核心引擎作用,使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既有明确抓手,又有具体突破性进展,更有迈向目标的步骤,以务实的原则卓有实效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

2021年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之年。按照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22年将是大湾区完成第一阶段目标的时间点,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定位,一个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明年要基本形成。

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的首要任务,就是湾区通、湾区融的真正提速。而面对两种体制三类关税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无疑是实现目标的最佳制度通道。所以相关文件提出首先聚焦市场准入、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梳理实施一批规则衔接的创新举措,推动深港澳三地营商环境高标准接轨方面取得突破是十分科学而理性的路径选择。因为这将会逐步营建并形成大湾区9+2共同认可、遵循的市场规则,将会以规则认同的方式减少交易成本,增进市场效率,从而助力社会融合。决议还提出,深入研究港澳在科研项目申报、组织实施、资金管理、评价转化等方面的制度经验,梳理提出一批可供学习借鉴、主动对接的规则和机制。这将从创新研究、成果孵化、专利发明、专利使用等方面以规则的一视同仁的国民待遇去除制度屏障,建立互通渠道,形成共享市场,从而获得由知识与发明带来的最大社会效益。

另外,推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协同机制,推动港澳原产地产品可在大湾区内自由流通等,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协同创新规则衔接,以罗湖为先行区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以沙头角为基础建立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与香港合作制定联合“政策包”,共同到境外招才引智等落地有声的举措与设想,都在切切实实地把湾区一体化与深港融合从规划、口号、理念变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与项目,湾区一体化与深港融合已经真正进入到规制建立与缔结的实操阶段。这是历史性的迈进,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因为在任何时候,相对于资本与技术而言,来自于制度与文化的约束,既是最软的约束,也是最坚硬的约束,从而也是最根本的约束。实际上是共同的价值观和规则,界定着一个社会或共同体及其个人的选择行为。而在一个社会或共同体中发展起来的,并已经成形的诸如习俗、信仰、价值观等非正式制度,不仅是制度这一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这一系统的组成部分。而正式规则的形成一方面会以对上述非正常规则的认同为前提,另一方面又会促进上述非正式规则认同的形成。所以,以聚焦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实现湾区一体化与深港融合将会获得超越经济发展的收获。

4.前海将成为中国高水平开放高地中的高地,成为深化改革更加具有率先能动性的先行区,成为深港深度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的实践平台,成为崭新产业业态形成与发展的独具特色的政策性增长极。

“工作要点”把加快推进重大战略平台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而在全市9个方面的重大战略平台中,首先就是推进前海高水平开发开放。如,推动前海深改方案出台和“双扩区”落地实施;开工建设前海深港广场;成立前海深港合作基金;启动前海深港国际服务城;加快推进前海高水平开发开放,建设前海深港广场,六大前海深港产业小镇规划建设,同时把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列入推动重大战略平台改革之中。

1988年6月3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会见“90年代中国与世界大会”与会代表时说:“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次年5月,邓小平在与当时的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又重申:“我过去说过,要再造几个香港。”或许可以说,随着国务院对深圳关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的批复同意,在当年邓小平予以深情厚望的深圳,中国内地“再造几个香港”的伟大构想已从美好的蓝图变为脚踏实地的伟大实践。这一伟大实践不仅意味着一个崭新的经济合作区域即将诞生,更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将有可能凭借着一种体制创新的力量逐步走向深化。今天,前海已经成为了深港深度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的实践平台,直接肩负起深港深度融合共同繁荣的历史使命。

如果说当年创办深圳经济特区,是为了以非均衡发展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那么今天在市场经济已取得长足发展的深圳,创办以深港直接合作为先导的前海经济合作区,从根本上说则是要以制度创新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学习、培育、创造符合市场经济成长的国际制度环境,从而真正推动中国社会深化改革与更高水平开放,冲破制度约束,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所以邓小平所说的“再造几个香港”绝不是再建几座摩天大楼,更不是简单复制商业社会的繁华,而是要让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良好的社会运行规则,有利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文明的制度环境,成为更加广泛的社会共识与更加普遍的社会运行体制与机制,为推进深港机制融合与共同繁荣探索更加完善的路径与模式。

前海对深化改革、拓展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中国来说,应该具有更深层的制度创新的示范效应:它是一种经济合作,更是一种规则融合;它是一个产业集聚,更是一种制度变革;它创造着崭新的机遇,更产生着崭新的思想;它繁荣着经济,更文明着社会。体制、机制的创新,更深刻的制度变迁与创新不仅是创建它的前提,也是它存在的意义。前海在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方面,肩负着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中国的使命。

深化改革不仅需要决心、勇气、气概,还需要观念的更新和来自思想的力量;更高水平开放不仅需要眼界、视野、胸怀,还需要认知的提升和来自制度的绩效。在深化改革与更高水平开放的进程中,在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实践中,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不仅要扛起主体责任,还要为日益发展繁荣的中国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找制度路径,探索互利模式,创造分享的友好空间。

(作者系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编辑 高原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李林夕 王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