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多地博物馆再现“人从众”景象,有专家呼吁“支持博物馆重新收费”,引发公众对博物馆该不该收费的新一轮讨论。
收费看起来确实是一剂可以立竿见影的“猛药”,但这种思路,本质上是将博物馆的管理困境简化为一道经济学计算题,而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文化惠民的价值,不能只算“经济账”。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需要实现的价值与功能,首先在于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在于共享与普及,而非筛选与区隔。我国逐步推行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是提升全社会人文素养的善政善举,极大降低了民众亲近历史、接触艺术的门槛,让博物馆成为无数人的“第二课堂”。节假日期间博物馆的火爆,正是这一文化惠民政策成效斐然的生动体现,是值得欣喜的“文化烦恼”。
文化的熏陶与涵养,往往就在不经意之间发生。一个孩子可能因为一次漫无目的的参观,种下了兴趣的种子;一个平日里甚少接触艺术的市民,也可能由于一次偶然的“打卡”,开启了对美的认知。免费开放,为这些“偶然”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倘若仅仅因为“人从众”,就要抬高经济“门槛”将一部分观众挡在门外,则不仅减少了原本多样的文化连接方式,也低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长远社会效益,有因噎废食之嫌。
事实上,“人从众”的根源不在“免费”本身,而是有限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井喷式增长的民众需求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这其中,也包括场馆接待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细节未能及时跟上的问题。破解“人从众”困局,在于要用精细化、智慧化的管理来“疏导”,而不是要用价格杠杆抬高门槛。长远来看,还需在供给侧发力,通过推动现有场馆扩建升级、鼓励多元化的中小型博物馆发展等方式,形成更丰富的文化供给体系。
无论如何,面对公众高涨的文化热情,应乐见其成,并将其视为文博事业发展的契机,摒弃“门票经济”的路径依赖,以创新思维和精细管理做好服务升级,才能让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最大程度实现其文化使命与社会价值。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余晓泽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我为十五运加油#今天是播报主播。
#南山志愿者读特小记者站#全民迎全运,体态筑未来-志愿小记者亲子脊椎健康普及”活动 10月12日上午,我参加了“全民迎全运,体态筑未来-志愿小记者亲子脊椎健康普及”活动,我们共同学习了脊椎健康知识,这次活动令我收获颇丰。 首先,参与人员依次进行自我介绍,一些人还分享了与脊椎健康相关的生活故事,用真实经历强调了守护脊椎的重要性,引发了在场人员的共鸣。 随后,陈老师针对日常脊椎放松误区进行讲解,指出工作学习劳累时扭脖子的行为会增加脊椎不稳定性,并现场示范了正确的放松方法。我们跟随练习后,都感觉到脖子和脊椎的紧绷感明显缓解。 接着,蔡老师教我们如何预防和测量脊椎侧弯以及脊椎侧弯的早期介入。告诉我们脊椎侧弯的重要性和对身体的影响,同时着重强调保持正确站姿、坐姿和睡姿的关键作用,为亲子家庭提供了实用的健康指导。 活动最后,老师们为现场的参与者进行脊椎检查,并结合个人情况给出了个性化健康建议。 这次活动让我了解到了脊椎健康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从纠正一个小姿势、坚持一次放松动作开始,一起关注脊椎健康,用健康的体态迎接每一天。
00:35
环西丽湖绿道草涧驿的梦幻花田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12日拍摄,今日走进深圳市南山区环西丽湖绿道(碧道)草涧驿,邂逅一片绚烂的花田。紫色的蓝花鼠尾草肆意绽放,形成迷人的花海景观,漫步其中,仿佛踏入了童话世界,感受自然带来的宁静与美好。#读特小记者#
#读特小记者# 在香港🇭🇰发现乐高的各种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