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案件同比上升15.27%,未结案件数同比下降27.87%……2025年上半年,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下称“深汕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呈现“收案增幅上升、存案增幅下降,结案、法官人均结案大幅提升,审判质效指标整体良好”的态势。2025年7月,率先进入“办案良性循环”法院序列。
这组“收案增、存案减”的对比数据,是深汕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的生动注脚。
以改革之斧破清案之局 绘制审执工作新蓝图
“真没想到,从立案到办结只用了三天!”当事人陈某拿到司法确认裁定书后说道。
在一起涉及诉前财产保全的案件中,深汕法院立案庭通过前端识别机制,迅速将该批案件导入“简案快办”通道,由速裁团队集中进行先行调解。法官助理与调解员协同配合,仅用三个工作日便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完成司法确认程序,有效避免了案件进入传统审理程序可能耗费的司法资源与时间成本。
这是深汕法院推进繁简分流改革成效的一个缩影。
作为审判质效提升的“助推器”,审判管理现代化是人民法院工作现代化的前提和保障。2025年7月,深汕法院党组会审议通过《推进立审执全流程繁简分流改革方案》,深入推进全流程繁简分流改革与专业化建设,成立推进繁简分流改革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推进立审执全流程繁简分流改革,在全院实行审执分离、繁简分流,对各类案件实现轻重分离、快慢分道,进一步强化立案、审判、执行分开运行,以机制创新促效率提升,实现简案快办、繁案精办,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
除了推动办案提速,科学配置审判执行团队,提升司法为民水平同样是审判管理工作的“主战场”。为此,深汕法院创新推出“揭榜挂帅”机制,设立速裁民商事案件、复杂的合同纠纷、鲘门人民法庭案件和各类执行案件“四大榜”,鼓励干警揭榜攻坚,努力营造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同时,坚持“自动分案为主、手动调控为辅”,持续优化案件动态分流机制。
今年6至9月,深汕法院办结案件1625件,同比上升9.95%,法官人均结案同比增加21件,多项质效指标位列全市基层法院前列。
以系统之智促质效之优 实现清案与质量“双提升”
当人工智能与司法审判深度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效率火花?深汕法院以科技赋能司法创新,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2025年7月,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使用率达100%。
“过去阅卷得逐页翻阅卷宗寻找关键信息,现在系统能智能归纳案情要点,为我们节省了大量事务性时间。”一位法官感慨道。深汕法院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应用,紧扣立案、阅卷、庭审、文书等4大关键环节,通过辅助审查立案风险、智能阅卷、辅助生成庭审提纲、辅助生成法律文书等智能化手段,实现案件办理全流程AI赋能,不断提升案件的办理质效。
案件审理进度如何实时掌握?超长期未结案件怎样有效督办?深汕法院通过事前明确程序变更、审限变更要求,事中严格审批流程,事后每月核查程序变更情况形成管理闭环,让每一个案件都在阳光下高效运转。针对超9个月未结案件,实行院领导挂牌督办,有效推动审限内结案率持续攀升。
此外,深汕法院对发改案件实行“一案一评查”机制,逐案“体检”、评定等次,发挥“发改一个,指导一片”作用,同时,持续加强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和判后答疑,让当事人赢得明白、输得信服,从源头上提升服判息诉率。
科技赋能,管理增效。深汕法院正以智能化、系统化、精细化的审判管理新模式,推动审判质效持续提升,努力让公平正义以更高效率、更优质量抵达每一位人民群众。
以平台之建塑青年之能 推动专业化审判成果转化
“关于违法请托,通常应当进行实体审理,但具体问题需具体分析……”7月31日,深汕法院青年案例工作坊正式揭牌,并以“不法原因给付”为主题开展首场案例研讨,现场观点交锋、思维碰撞,展现了法院青年干警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青年案例工作坊的成立,是深汕法院加强专业化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该平台通过定期开展案例研讨,推动典型案例的培育、总结与发布,将审判实践经验转化为优质司法资源,为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此外,立足实际,深汕法院还深入总结审判经验,开展业务学习,提升审判人员专业素养,全力打造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院队伍。
“通过改革与管理双轮驱动,持续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审执质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深汕法院立案庭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深汕法院将继续深化审判、执行管理改革,为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赵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