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再日常不过的场景:莲花山公园东南侧的角落,阳光透过榕叶洒下斑驳光影,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而一旁矗立的铜与石绘成的“画卷”,像是一段城市记忆的“胶片”,让历史与今天无声地对话,就如不断被传唱的永恒诗篇。
作为深圳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的改革开放文物新发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纪念》浮雕墙浓缩了城市沧桑巨变,镌刻着历史与瞬间,值得我们进行一次认真的凝望。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纪念园一隅。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方案纳入市民意见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纪念》浮雕墙像一个坐标,按时间顺序串联起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大都市的蜕变轨迹,成为城市记忆的载体。
故事要从2009年说起。那一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特区建立三十周年之际,在莲花山公园兴建一处主题纪念园。方案贴在莲花山顶的公示栏,也挂上了城管部门的网站,很短的时间就收到大量的市民建议——有来自建筑师的专业意见,也有普通市民写下的朴素愿望。一次次修改与讨论后,方案定下:以“园中园”的形式,树三面主题雕塑墙,以铜雕与花岗岩浮雕交织出一部三十年的深圳史诗。
2010年8月26日,纪念园在特区三十岁生日当天正式开放。园中,三面石壁嵌着的铸铜浮雕,如同时间的窗景,把深圳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展现在眼前。三段浮雕墙分别以《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命名,呈半围合的弧形,仿佛三段不同乐章,把深圳精神刻进了石头和金属里。自此,深圳人多了一个回望与致敬的所在。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纪念》浮雕墙。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讲述蛇口开山第一炮
沿着关山月美术馆北侧的小径缓步前行,石板路在夕阳下闪着微光,风里夹着淡淡的青草香。第一组浮雕映入眼帘,它讲述了那个《春天的故事》。蛇口开山第一炮的轰鸣,被定格在铜与石的交界处,那股震动仿佛还能沿着地面传到脚底。工地的脚手架与客家围屋同框,新与旧在此第一次握手。工人俯身组装电视机,纺织女工的手在缝纫机上飞舞,眉间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急迫与笃定。墙上的一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深圳精神浓缩。
如今,大多数年轻人从有记忆起,深圳就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了。地铁四通八达,摩天大楼林立,生活便利、节奏轻快,这一切似乎理所当然。但回望当年的开拓与奋斗,那种艰辛与简陋的起点超出想象。《春天的故事》所描绘的场景,正是一次有力的提醒——提醒着后来者,这座城市并非一开始就如此繁华,是一代代人用汗水与勇气铺就了今天的底色。
埋下精神文化伏笔
绕过这一段历史画卷,另一面浮雕悄然显现——《走进新时代》。地王大厦、国贸大厦的轮廓直插云天,盐田港的起重机伸长手臂,悬在空中等待下一次转身。股票交易大厅的闪烁数字与音乐厅、图书馆、市民中心的剪影交错出现。落在铜雕上的光影仿佛让那些凝固的人物低声与观者对话。那是一个充满欣欣向荣气息的时代,“二城一都”建设规划逐步展开,知识青年涌入这片热土,年轻人挥洒青春,城市活力四射。
从这面浮雕可以看出,深圳人很早就有了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上世纪90年代,当城市的现代化轮廓刚刚勾勒出来时,便已同步规划了图书馆、音乐厅、美术馆等一批重要的文化设施。这些规划设计为城市注入灵魂与气质的基石。也正因如此,如今的深圳能够展现出与高速发展相匹配的文化品位与精神气度,在当年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展现深圳胸怀与自信
最后一面浮雕,在霞光中被镀上了金色——这就是《走向复兴》。第26届大运会的吉祥物“欢乐U”张开双臂,笑容里有迎宾的热烈,也有自信的笃定。证券交易所新大楼“伸手向天”,宝安机场扩建的场景热火朝天,南山西部通道跨越伶仃洋的弧线,让人联想到出海时的风。红树林和梧桐山宁静生长,为这座高速奔跑的城市留下一片温柔。
这一段浮雕不仅展现了深圳融入世界的胸怀与自信,也让人看见城市发展与自然共生的努力。从大型赛事到国际金融,从城市地标到生态保护,“走向复兴”不仅是一种成就的展示,更是一种价值的宣扬。今天的深圳之所以能被称为国际化都市,并不是单靠高楼与速度,而是源于这种不断平衡发展与品质、效率与温度的选择。正是这些选择,让城市在奔腾向前的同时,依然留得住绿意、守得住记忆、承载得住远方。
三段浮雕像一条向远方延伸的时间长廊,把深圳人的故事——轰鸣、闪烁、欢呼、思考一一串联起来。不似课本,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可以被触摸的日常记忆。走近它,看见的是一座奇迹之城的炼成史。本次深圳“四普”工作,将其纳入“改革开放文物新发现”,体现了城市对历史与未来的双重关照——以高瞻远瞩的眼光为市民留存可感的时代记忆,也为持续书写新的改革篇章奠定基石。
当人们在浮雕前驻足,不只是凝望一段雕刻,更是在与上一代奋斗者的坚韧对话,在与城市的灵魂对话。在时间飞速奔涌向前时,它提醒我们记得来路,才能走向更远的未来。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