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联合“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推出的大型访谈节目《破局者说:深圳创新创业故事》,聚焦于这座城市创新创业浪潮中的标杆人物与故事。本期节目走进雅昌文化集团,对话创始人、董事长万捷。
万捷的名字,常与“最美的书”、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的幕后功臣紧密相连。一句“国有大事,必有雅昌”,既是对雅昌文化集团专业能力与担当精神的最高赞誉,也是对其创始人万捷三十载砥砺前行、不断突破文化产业边界的生动注脚。在《破局者说》的镜头前,这位从印刷车间走出的文化产业“破局者”,详述了他如何将一家印刷厂蜕变为服务全球18万艺术家的“数字艺术宇宙”缔造者。
起点:深圳沃土孕育的“艺术+电子”基因
1993年,改革开放的春潮在深圳激荡。已在深圳中日合资印刷企业积累了七年宝贵经验、从普通员工晋升至董事的万捷,敏锐捕捉到时代机遇,毅然选择创业。他创立的公司,其英文名“Artron”便蕴含了最初的战略密码——融合“Art”(艺术)与“Electron”(电子)的后缀“ron”。“印刷是我的专业,艺术是我的爱好,但是科技是印刷和艺术的推动力。”万捷在访谈中回溯初心。这颗名为“艺术+科技”的种子,在深圳这片创新热土上悄然埋下,成为雅昌日后腾飞的根基。
破局:定义艺术印刷,构建数据王国
创业伊始,当同行纷纷涌入包装或商业印刷领域时,万捷做出了一个关键性的“破局”抉择:专注艺术印刷。这一选择恰与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兴起(如1993年诞生的嘉德拍卖)同频共振。凭借对艺术品质的极致追求和对技术的深入应用,雅昌迅速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图录制作的绝对主力,市场份额一度高达99%。更深远的是,雅昌并未止步于物理图录的制作。在服务拍卖行业的过程中,雅昌积累了海量艺术品交易数据,并前瞻性地于2000年创建了雅昌艺术网,构建了如今艺术界不可或缺的“雅昌指数”,成为艺术品市场价格的权威风向标。
进化:从“最美的书”到“活”的文物
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让雅昌在国际印刷界声名鹊起。访谈中展示了雅昌公司内令人震撼的整面“小金人”奖杯墙——超过420项美国印刷大奖的荣耀,其中13次斩获全球印刷界最高荣誉“世界最美的书”称号。万捷笑言:“比奥运会难多了,因为金奖它只有一个,有时候还空缺。”这些奖项,是对“工匠精神”的最高礼赞。
然而,万捷的“破局”远不止于印刷。他将“艺术+科技”的基因发挥到极致,推动雅昌向文化数据的保存、管理和活化利用领域深度拓展。雅昌已为超过18万名艺术家提供专业服务,并为其中7万位艺术家建立了详尽的数字档案库。“等于我们给每个艺术家打造一个数字的艺术世界。”万捷解释道,这包括作品、出版物、展览、评论、影像、视频等全方位的数字化整合与管理。
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工程,当属故宫博物院和布达拉宫的文物数字化。雅昌团队正致力于将故宫186万件藏品悉数数字化呈现。而在世界屋脊的布达拉宫,数字化工作更是艰苦卓绝。面对壁画分散、环境复杂(需拆除障碍物)、高原反应等重重困难,雅昌团队以“一寸一寸扫描”的执着精神,耗时四年半,完成了近2700平方米壁画的数字化采集与整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只为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云端“活”起来,永续传承。
担当:“国有大事必有雅昌”的深圳承诺
雅昌的专业与可靠,使其成为国家重大文化事件的核心服务商。万捷特别回顾了两次服务奥运会的经历。
在制作北京申奥报告书时,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从最初3周压缩到最终仅4天)、语言复杂(依据法文和英文稿),团队连续奋战四天四夜,最终提前一天将报告送达国际奥委会所在地洛桑。“用我们这种专业的精神,来把这一本申奥报告做到最极致,因为它不光是一个报告书,还是一个保证书。”此后,雅昌又承担了奥运会开闭幕式节目单等高度机密任务。三十年来,雅昌以“零事故”“零信息安全事故”的卓越纪录,赢得了“国有大事,必有雅昌”的至高信任。
未来:让艺术教育更公平,让未来之书“活”起来
面向未来,万捷的“破局”目光投向艺术教育的公平性与科技应用的无限可能。他观察到中国大量基层文化馆缺乏优质展览资源,而大城市则展览密集。雅昌致力于通过数字化展览技术,打破地域限制,“让孩子们都能够通过艺术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通过数字化了解世界的历史和文化”,践行 “让艺术教育更公平” 的理念。
他畅想未来的书籍将不止于图文,而是能听、能看、能动,结合VR技术带来沉浸式体验。“未来的书都能活起来。” 万捷强调,雅昌早已从单纯的印刷公司,历经艺术服务、科技公司阶段,最终成为一家以文化艺术数据为核心的平台型企业。
根植深圳,永续创新
回顾雅昌三十年发展历程,万捷深情地将成就归功于深圳这片创新沃土。“深圳创造了很多奇迹,我们在这儿本身就是深圳造就的。”他坚信深圳独特的创新氛围是雅昌成长的基石,并宣告未来创新之路仍将延续。万捷与雅昌的故事,是深圳特区四十五载创新创业大潮中一个闪耀的篇章,他用“艺术+科技”的钥匙,不断打破文化产业边界,守护文化根脉,启迪艺术未来,生动诠释了“破局者”的深圳精神。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