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广东省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流行季,蚊媒密度升高,传染病传播风险加剧。
8月1日,深圳市疾控中心在“深圳疾控”微信公众号上线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检测点查询功能,市民可以一键查询全市611家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检测点,方便及时获取检测服务、实现早诊早治。
同时,疾控部门发布防控提醒,呼吁市民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请及时就诊,并做好防蚊灭蚊措施。
疫情风险增加,警惕两“热”威胁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同属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登革热典型症状表现为突发高热,伴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俗称“三痛”)及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皮疹。
基孔肯雅热则以发热、关节痛(尤其手、足、踝等小关节)和充血性皮疹为典型特征,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市民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避免自行用药。
一键查询全市611家检测点
据了解,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为方便市民快速获取检测服务,及早发现,及时治疗,紧急协调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增设检测点,其中登革病毒检测点共有560家医院和社康机构,基孔肯雅病毒检测点共有51家医院。
市民可关注“深圳疾控”微信公众号,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即可点击“便民服务”菜单,获取并导航到附近的有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就诊。检测结果异常者需配合做好防蚊隔离治疗,避免蚊虫叮咬后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科学防控有三招: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
预防蚊媒传染病核心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市民需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做好个人防护:
清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定期检查并清理家中及周围环境各类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废旧水桶、瓶罐等,保持容器干燥;疏通阳台、屋顶排水孔,避免积水滋生蚊幼虫。
灭蚊虫:降低成蚊密度,室内安装纱窗、纱门、蚊帐等物理防蚊设施,使用电蚊拍、蚊香液、气雾剂等杀灭成蚊。
防叮咬: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暴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避免在伊蚊活跃时段(日出后2小时、日落前2小时)在树荫、草丛等蚊虫较多的区域长时间逗留。
公共场所齐动手灭蚊
近期,深圳降雨频繁、气温较高,蚊媒孳生环境显著增多,需工地、小区、公园、学校、工业园区等相关场所共同做好防范措施。
要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定期组织清理绿化带、垃圾点、下水道等蚊虫易孳生场所;公共区域定期开展药物消杀,投放灭蚊药,尤其是在蚊虫密度较高时期,加大蚊虫消杀力度,将蚊虫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
同时,各医疗机构应加强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病例监测,发现疑似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及时开展相关检测排查,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