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男士腰疾疼痛如“刀扎” 在深圳成功“翻修”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港深医信 文/图
07-25 17:1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来自香港的李生(化名)曾饱受腰椎间盘突出症带来的疼痛折磨。他曾在一家医院接受了腰椎手术,但不久前疼痛症状短期内复发加剧。近日,他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脊柱外科接受了椎间孔镜微创手术,重获“无痛人生”。

腰部“刀扎般”疼痛,深圳寻医遇转机

港大深圳医院脊柱外科吴太林医生接诊李生后,发现他的腰间有一道5cm的手术刀口,原来李生在2025年1月因为剧烈腰痛伴左下肢“刀扎般”疼痛,行动严重受限,站立和坐下都十分困难,在外地医院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接受了传统的腰椎开窗手术。术后,疼痛稍有减轻,但很快症状复发且持续加重。李生尝试过多种保守治疗方式,但左下肢疼痛依然如影随形,毫无缓解迹象。

“我的朋友睇到我这样子,就建议我到深圳试试,其实第一次手术前我就好想来深圳看医生,可那时的我已经痛得完全走不动路了。”今年6月底,李生转赴港大深圳医院脊柱外科问诊。

脊柱外科医生吴太林接诊李生后,经过详细专科查体和仔细阅片后告诉李生:“腰4/5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很明确,进行椎间孔镜手术可以解决你的疼痛问题。”随即将他的病历拿与脊柱外科副顾问医生范德刚讨论,李生终于看到转机。

侧方入路巧避粘连“雷区”,局部麻醉手术实时“体验”

范德刚曾在全国知名大型三甲医院任职,从事骨科工作30余年,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常见及疑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全面评估李生病情后,范德刚说:“李生经过一次后路腰椎手术,术后神经粘连严重,不仅极大增加本次手术难度,更面临极高的神经损伤风险。”针对此难点,团队制定出周密规划:果断放弃原后路入路,采用侧方入路,开一个约1cm的微小切口,犹如精准导航般巧妙“绕开”神经粘连的“雷区”。

7月初的一天上午9时,范德刚团队为李生精心制定的手术方案——局部麻醉下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正式开展。局部麻醉下李生全程保持清醒,他说,“这次手术感受很特别,起初还有一点紧张,手术中能感受到医生们的谨慎操作,也能听到专业对话,后面就不担心了。”

范德刚(右)和吴太林(中)在手术过程中。

手术历时约两小时顺利完成。术后,李生无需放置引流管,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尝试下地走路。经过脊柱外科护理团队规范、多维度康复管理,李生手术次日便顺利出院了,困扰多时的剧痛已几乎消失。

“原以为在手术室可能是麻药的功效所以不痛,没想到术后几天依旧没有什么痛感,从痛到坐立难安,到手术室就能轻松站立,这样的变化像梦一样。”李生感慨地说。

术后,范德刚为李生查体,李生恢复良好

重视脊柱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脊柱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范德刚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可根据症状的轻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如症状较轻时可卧床休息,理疗、牵引等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的回纳,症状严重时则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他提醒市民,保持良好的坐姿和运动习惯,尽量避免或延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出现。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郑丽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港深医信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