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人潮如织,热闹非凡,第二十一届文博会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作为深圳国企打工人,平时工作挺忙的,副业是小红书博主,会分享大湾区的各种展览文化活动,所以对文化产业一直很关注。这次文博会,肯定不能错过!”在文博会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13号馆),“90后”女孩、小红书博主“薄荷草莓林”兴奋地和晶报记者分享她的观展感受。
这已经是“薄荷草莓林”第二次参加文博会。“去年来的时候,还只是普通观众,走马观花地逛了逛。但今年我想要更深入地体验,把感受分享到互联网上,让更多观众了解文博会的魅力。”事实上,作为一名资深文化爱好者,“薄荷草莓林”平时就热衷于参加大湾区的各类文化活动,经常出没于深圳的美食展、礼品展和电子科技展等,“可以说是文博会的忠实粉丝了”。
晶报记者深度走访发现,文博会不仅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创新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演变为都市年轻人汲取精神养分的文化疗愈场。与“薄荷草莓林”的感受相似,许多年轻观众正通过文创寻宝、非遗探秘、电竟狂欢等创新体验,为高强度都市生活注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的活力因子。
▲深圳市民胡鲤在香港展区留念。
▲北京展位的文创产品。
文创跨界掀国潮热浪
打卡集章成年轻人“寻宝”新时尚
刘坤奇是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的一名护理工作人员,趁着难得的休息日,他走进了文博会。一踏入展馆,他便眼前一亮:“我是第一次参观文博会,感觉特别有意思!这里的东西令人眼花缭乱,但又让人特别好奇,到处都是新事物。”他先是被官方盖章活动吸引住,“官方推出了一个39元的盖章本,盖满前面的所有城市之后就能获得一个盲盒礼袋。一个站点有7个章印可以盖,一共有34个章,集章的过程特别有趣。”刘坤奇边说边比划着,除了官方的章,许多展位也极具风格,令人十分“上头”。刘坤奇不一会儿就收集了近百个章。“这些印章都有独特的设计,每盖一个,就感觉自己收集了一份特别的回忆。”
文创是文博会的重头戏之一,以丰富多样的创意形式和文化融合,吸引着众多观众驻足打卡。
文创中国展区一直是文博会的热门打卡地,今年以“文创的数智心跳”为主题,面积扩大至3000平方米,汇聚了众多文化场馆和文创品牌。充满未来感的“红蓝次元空间”,明快的多巴胺配色十分抓人眼球。在这个展区集章的过程中,刘坤奇发现了北京展位的文创产品,“我买了天宫藻井的限量冰箱贴,还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项链。这些文创产品真的很有创意,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结合得特别好,让人爱不释手。”
作为文创爱好者,“薄荷草莓林”平日逛博物馆的时候会随身携带盖章本收集印章,逛文博会也不例外。“这次文博会好多展厅都设置专门的印章打卡点,像吉林的长影印章、福建的八闽文化印章、还有国家版本馆的印章,这些都是文化的小印记,带回家特别有成就感。”“薄荷草莓林”兴奋地展示了自己收集的冰箱贴。
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馆(13号馆)的梅州馆现场,版画、木雕、石雕、根雕、足球元素、非遗元素、彩书IP等客家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购买。“文博会简直就是一个‘文化百宝盒’,在这里,我不但能大饱眼福,领略各地文化,还能把那些特色冰箱贴、盖章本带回家,感觉像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各地的风土人情都装进了自己的小匣子,特别有纪念意义。” 正带着家人一同逛展的深圳市民王女士祖籍梅州,看到故乡的文创,十分感慨。
谈及本次文博会印象最深的展区,“薄荷草莓林” 毫不犹豫地指向了13号馆的香港展区。晶报记者看到,走进13号馆,“港记冰室”的霓虹招牌立即映入眼帘,这里也是香港馆的入口。一块招牌,加上黄绿色铺装的马赛克墙面,没有“香港”二字,但这个门面已足够“香港”,仿佛热闹喧嚣的庙街、霓虹闪烁的旺角、铃声清脆的叮叮车……此刻都在眼前一一闪现。
“我从小听着粤语歌、追着港片长大,对香港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而香港馆的装潢设计也特别吸引人,潮酷艺术与文化和情怀完美融合,让我感受到了香港的老灵魂与新活力。”“薄荷草莓林”表示,“那些熟悉的IP,还有独特的文化展示,仿佛让我穿越回了香港的街头,太有感觉了!”
“平时工作挺忙的,听说文博会很热闹,就来瞅瞅,没想到一来就被吸引住了。”这是市民胡鲤第一次参观文博会,“感觉这里比我想象中还要丰富,根本逛不完。”在众多展馆中,香港馆同样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来文博会也可以这么潮!国际‘顶流’Labubu也来现场了,展出的款式都很独特,不是平时能看到的那种。还有泡泡玛特的港式茶餐厅、Molly、PUCKY等等,每一只都超级可爱,特别适合拍照打卡!”她兴奋地分享道。
▲市民体验夹江年画印刷。
▲在13号馆,普宁南山英歌舞成全场焦点。
非遗遇见新场景
老手艺碰撞“Z世代”掀起文化共振
非遗展区是文博会中的一片静谧而深邃的文化天地,吸引着追求传统匠心之美的年轻人前来探寻。
李思琪是一名汉服爱好者,她身着一袭飘逸的汉服,漫步在非遗·工艺美术展区(12号馆)。宋院南禅茶空间在这里搭起的清雅一隅,复刻了宋代文人雅集场景,联动六位潮州工夫茶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出“宋式茶席空间”,通过竹木家具、茶器、香道器具的沉浸式陈列,展现《大观茶典》《听松风》等经典文化IP。李思琪在这里久久驻足,看着那些精美的茶具和传统工艺品,不禁发出赞叹:“这些非遗技艺太厉害了,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匠人们的智慧和心血。在这里,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还能看到一些非遗技艺的现场展示,与传承人交流互动,让我对非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15号馆四川展区,一群小朋友围在一幅看似普通的年画前惊呼。原来,这是运用AR技术创新的“活态年画”。“本来以为只是一幅普通的画,但是当工作人员告诉我可以用手机扫描时,我好奇地试了一下,结果画里的鸟真的飞起来了,这太神奇了!”“95后”夏岚是一名广告设计师,她兴奋地对记者说道。这是来自四川夹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雕版年画。“夹江年画起源于明代,以构图饱满、色彩艳丽著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荣强手持刻刀,现场演示在梨木板上雕刻出精细纹路的同时,还向观众们介绍着年画的由来和历史。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这项非遗技艺,展区特别设置了互动体验区。参观者可以亲手尝试印刷工序,感受“一刷一印”间的匠心传承。“在这次文博会现场,我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不出深圳就能亲自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真的太惊喜了。”夏岚表示。
非遗与文旅结合,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新形态。“薄荷草莓林”在自己的自媒体平台悉数分享着此次印象深刻的展厅:“在黑龙江展厅,工作人员耐心地制作版画门贴送给我,还详细介绍了兴安岭的少数民族文化,让我特别想去那里旅游。内蒙古的表演更是精彩绝伦,马头琴一响,瞬间拉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太震撼了!”她还对甘肃展厅赞不绝口,“敦煌、麦积山、丝绸之路,这些都是文创宝藏,内容丰富得让人目不暇接。”
▲市民在14号馆体验电竞游戏。
电竞IP引爆青春记忆
数字技术开拓文化体验新边界
踏入影视·版权·游戏电竞展(14号馆),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奇幻世界,年轻人瞬间被汹涌而来的电竞热潮裹挟,一头扎进这场专属于青春的狂欢。
张雨晴,一位资深的游戏爱好者,刚踏入展馆,便被现场火热的氛围所感染。2025亚太电子竞技大赛在此激情上演,顶尖格斗家们在《街头霸王》的比赛中展开激烈角逐,《王者荣耀》全亚太区最强战队冠军争夺战更是吸引了众多目光。她兴奋地说道:“在这里,我仿佛置身于电竞的狂欢节。看着那些选手们在赛场上的精彩操作,我的心也随之澎湃起来,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而且还有众多热门动漫IP周边、限量版游戏手办,这些都是我的心头好,让我目不暇接,忍不住想一一收入囊中。”
除了电竞比赛,XVERSE元象展区带来的VR大空间互动影院品牌“VISION WALK幻旅之门”也吸引了张雨晴的注意。工作人员向她介绍,戴上VR眼镜,就能零距离观赏莫高窟第285窟的细节,基于元象大模型的李白数字人还会作为旅行智能导游,带领大家开启一场诗意的遨游。张雨晴迫不及待地体验了一番,“戴上VR眼镜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古人的智慧与艺术,这种体验太奇妙了,让我对游戏电竞与文化融合的前景充满了期待。”
这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正通过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转化,为都市青年构建起对抗生活倦怠的精神后花园。正如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的分享:“在文博会,每个年轻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充电桩’。”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