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近日,科研人员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的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Niallia tiangongensis)”,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上。
读特新闻记者了解到,在这项研究中,华大智造的DNBSEQ-T7测序仪对天宫尼尔菌的基因密码进行逐个破译,科研人员通过形态观察、系统发育分析、代谢分析等多学科手段,发现了一种革兰氏阳性、好氧、产芽孢、杆状菌株——JL1B1071T,并最终确认了这个从未被记载的新物种。
华大智造的DNBSEQ-T7测序仪对天宫尼尔菌的基因密码进行破译。图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DNBSEQ-T7测序仪,图源:华大智造官网
微生物的多样性远超我们想象,至今科学家们只发现了1%左右的微生物种类。2023年5月,神舟十五号的航天员们在轨期间,用无菌采样擦巾对空间站舱内表面微生物进行在轨采集和低温储存。此次发现的微生物新物种正是基于这次采集。
据介绍,DNBSEQ-T7测序仪被业界誉为“超级生命计算机”,支持PE100和PE150测序读长,支持1—4张载片灵活上机、独立运行,最快可在24小时内生成至少7Tb的数据,单张载片有效reads数提升到了5800M。它超强的日生产能力使其广泛适用于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多组学、医学科研、农业基因组学、复杂微生物群落宏基因组学等领域。
天宫尼尔菌与近缘物种之间蛋白质结构差异,图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据悉,JL1B1071T菌株属于细胞杆菌科的尼尔属,其基因组有5166230个碱基对。科研团队发现,其与地球上亲缘关系最近的环状尼尔菌ATCC 4513T菌株相比,基因相似度仅为83.3%,远低于物种界定标准的95%。同时,二者在特征蛋白表达和代谢途径上也存在显著差异。最终,科研团队确认了这个从未被记载的新物种。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