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博:是博览窗口,更是超级交易平台

南方+
05-15 12:03
摘要

就在下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携文化产业“顶流”和科技发展“新势力”如期而至。

“文博顶流”集结、电竞动漫狂欢、非遗雅趣漫游……就在下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携文化产业“顶流”和科技发展“新势力”如期而至。

深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会展之城,平均一天一展会的统计数据,是展会经济活力和韧劲的最好诠释。但深圳人对于文博会,确实有着不一样的认知和感受。

携家带口逛展会,观看各地民俗和非遗表演,挑选几件创意十足、设计精美的文创产品,是初夏五月深圳市民的“周末有约”和“文博记忆”。

作为博览中国文化产业的一扇窗口,深圳文博会确实表现优秀。20年来,中国非遗传统文化和一批国潮产品,在文博会的展台上大放异彩;在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消费等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中诞生的新场景、新产品、新业态,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

事实上,博览功能之外,文博会在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交易”功能上,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平台。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20届文博会累计总成交额超3万亿元,累计服务文化产业企业机构超4.5万个,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

坚持市场化的办展思路,文博会也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文化企业争相参展的“大集市”。去年的文博会,除各地政府组团参展外,市场化机构企业参展比例已经从50%跃升至75%,今年的文博会,这个比例还有望继续提升。

市场主体愿意掏真金白银参展文博会,是因为这个平台确实能赚钱。让深圳市民印象深刻的是,2024年的文博会上,菏泽的牡丹周边、西安的兵马俑文创、苏州的国风手办、嘉兴海宁的“马面裙”……一批文化产品被观众“买爆”,交易场面十分火爆。

进入弱冠之年,文博会还要在推动交易上“加码”,深圳提出场景、通路、服务升级,以“文化深水港”对接“经济新蓝海”,实现交易环节的全面扩容、全链赋能、全程无忧。

具体而言,今年的文博会馆,专设了新品首发、项目路演、供采对接多元交易场域。“文博会消费季”也将联合淘宝、京东、腾讯等平台,为参展商提供全域流量支持和出海服务。文博会将打通“展前配对-展中直购-展后云洽”全周期供采对接服务链,联动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实现文化资产从展示到变现的全周期服务。

此外,今年展会首次开发上线“AI会展助手:文小博”,通过AI技术深度重构交易服务体系,实现精准供需对接。同时,优化即时购、掌上购、云端购多元购物渠道,让每个观众尽享“空手逛展、快递到家”的体验。

如果您今年也会继续去逛文博会,相信不会空手而归!如果您是参展的文化产业企业,祝您订单爆棚,生意兴隆!

编辑 秦涵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彭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