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小伙伴,最近大家的朋友圈是不是被“下雪”的美景刷屏了?
空气中漫天飞舞着毛茸茸的“雪绒绒”,草地上、街道旁积起一层白茫茫,随手一拍就是大片质感,引得网友们纷纷惊呼:“深圳也有特产雪了?”“南方孩子终于见到雪了!” 难道深圳的天气预报要紧急插播“雨转雪”?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淡定,淡定!这波操作其实是咱们深圳人的“老熟人”——木棉花絮,又双叒叕上线啦!
图源:小红书截图
每年春末夏初,当木棉树(还有它的亲戚美丽异木棉)完成了惊艳的花期后,就会结出椭圆形的蒴果(成熟时半径大约5-8厘米,硬壳带毛,还有点香气哦)。等到时机成熟,这蒴果“啪”地一下裂开成五瓣,里面包裹着黑色种子的白色棉絮(学名叫木棉纤维,由果实内壁细胞发育而来,长度可达8-34毫米)就会迫不及待地挣脱束缚,乘着风开启它们的“旅行”,也就是我们看到的“五月飞雪”奇景。
图片来源:美丽深圳
一半是童话,一半是“烦恼制造机”
这限定版的“雪景”确实梦幻,引得不少市民驻足围观拍照,感叹“好美好梦幻”。有人忍不住伸手摸摸,感觉“暖暖的、很细腻”“白绒绒的有点可爱”。然而,上一秒还在沉浸式体验“天上下棉花”的惊喜,下一秒,过敏体质的小伙伴可能就要“一把鼻涕一把泪”了。
这些看似温柔的飞絮,堪称“行走的过敏原”,它们轻飘飘地“平等地钻进每一个鼻孔”,让路人无处可逃。对于本身就有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朋友来说,这简直是场“灾难”:
呼吸道刺激:吸入飞絮后,容易引发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哮喘患者甚至可能诱发气喘、胸闷。
皮肤过敏:飞絮飘到皮肤上,可能导致瘙痒、长风团(荨麻疹)。
眼睛不适:飞絮入眼,会引起眼睛发红、发痒。
有小伙伴问,这棉絮看起来不错,能收集起来做枕头芯吗?打住!这可不推荐。首先,落地沾染灰尘杂物,自己收集难以彻底消毒。其次,植物纤维是螨虫的“美食”,容易滋生螨虫,反而可能加剧过敏。
“雪”景虽美,安全防护要到位!
面对这位“磨人的小妖精”,我们该如何应对?
“物理隔绝”是王道:
出门戴好口罩、眼镜,穿长袖衣物戴帽子,尽量减少皮肤和口鼻眼与飞絮的接触。
过敏体质人群在飞絮高发期(尤其是有风的晴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回家后及时洗脸、洗手,清洗鼻腔(可用生理盐水)、口腔,更换衣物,去除粘附的飞絮。
随身带湿纸巾,飞絮粘脸时轻轻擦拭,切勿揉搓,尤其不要揉眼睛!
家里和车内少开窗,可使用空气净化器。
万一中招怎么办:
皮肤瘙痒别乱抓,以免造成感染。
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持续,或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及时就医!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特别提醒:防火!防火!防火!
木棉花絮质轻、细小、不易吸水,且含有植物油脂,遇到明火极易燃烧,蔓延速度超快!深圳消防就曾发出提醒,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去点燃它!
南北飞絮大不同,深圳“治絮”有妙招
说到飞絮,北方的朋友可能更熟悉杨柳絮。它们和木棉絮有啥区别?北方杨柳絮通常在4月开始飘,杨絮更像棉花团,柳絮更细散。而深圳的木棉絮纤维更长,主要影响鼻腔,好消息是它本身不含有毒物质。
针对飞絮带来的困扰,深圳也一直在行动:
及时清理:加快清理地面已飘落的棉絮。
源头控制:在合适时段用高竹竿等工具处理未成熟的棉果;在果实成熟前对木棉进行集中修剪。
技术干预:在飘絮期通过洒水或喷洒水溶性蛋白胶,让飞絮增重、粘连,不易飘散。
持续优化:定期培训工作人员,并研究借鉴其他城市的治理经验。
木棉花的美,不止一面
虽然飞絮有点烦人,但我们也不能忘了木棉花本身的美好。它在春天里那“烈焰灼灼”的景象,象征着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深受大家喜爱。而且,木棉花瓣可食用(做菜、泡茶、煲汤),花、树皮、根可入药(清热利湿),棉絮纤维可做填充物,种子还能榨油,经济价值也很高。
据专业人士预测,这场深圳“限定雪景”大约在本月底就会逐渐结束啦。如果你没有过敏烦恼,不妨趁着这几天,拿起手机,定格这难得一见的南国“飘雪”瞬间,和朋友分享这份独特的美景。当然,无论是否过敏,都要记得做好防护,注意安全哦!
(综合来源:读特在线、深圳特区报、深圳发布、美丽深圳、小红书、人民日报)
综合 钟诗婷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