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圳故事丨深圳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罗伟香:从普通护士到学科带头人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吴璨
05-12 07:50
收录于专题:我的深圳故事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2021年4月,我当选深圳市第七届政协委员,撰写提案,建议授予专科护理门诊护士有限处方权,打通专科护士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最后一百米

因为妈妈身体多病,我从小就立下志愿学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在上初三的我填报了湖南省邵阳卫校的护理专业,希望学成后可以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照顾妈妈。

罗伟香在查房。 深圳特区报记者 苗威 摄

1994年4月,湖南省开始有护理专业的大专自学考试,我立即报名。1995年9月,我从湘雅二院来到深圳市人民医院工作。获得大专文凭后,我又自学考试护理专业本科,2012年取得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的在职硕士学位。2020年底,我又开始攻读国外的护理学博士,2024年7月顺利毕业。

今年,是我在深圳工作的第30个年头。从普通护士到广东省及深圳市临床护理重点学科带头人,在深圳这片创新的热土,我有幸参与、见证并推动深圳护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成立深圳首个护士科技服务站

在传统理念里面,护士就是干打针发药的活儿,但我认为,护理工作与临床结合紧密,能第一时间发现临床需求,也是验证最新科技成果的前沿阵地,护理人员也是推动科技成果孵化与落地的重要力量。

比如,医用抢救车是护士存放抢救药品、物品的专用车。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抢救车每日盘点耗费大量人力、工作效率低,而且人工盘点无法杜绝药品过期等情况发生,是临床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风险点。于是,我们护理团队与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发明了一种带有交互系统的智能医用抢救车。这一成果已在山东省多家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作为护理部主任,我先后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先后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8项。2023年,我被中华护理学会评为“杰出护理工作者”,2024年获香港护理与助产学院院士称号。

近3年来,深圳市人民医院护理团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36项,国家发明专利11项,专利成功转化7项。

为了给护理人员搭建更好的创新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去年,我牵头成立广东省岭南南丁格尔护理研究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科技服务站,这是我市首个护士科技服务站。

作为市、区政协委员,我提出《关于尽快增设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护理学科代码 加快推动护理学科建设的建议》,解决护理科研项目无法申报,难以立项的问题,推动护理科研高质量发展。议案主办单位深圳市科创委高度重视,当年(2023年)就同意增设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护理学科代码,有力地推动了护理学科建设。2024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也增设了单独的护理学科代码。

在全国率先推动护士处方权

作为广东省及深圳市临床护理重点学科带头人,我创新构建“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双三级质控模式”及“6+1”护理人才培养体系。2010年,带领消化内科护理团队获评“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集体”;2018年,我牵头成立全国首家“名护工作室”,年门诊量超3万人次,2023年该工作室获评“广东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

2021年4月,我当选深圳市第七届政协委员,撰写提案,建议授予专科护理门诊护士有限处方权,打通专科护士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最后一百米;明确专科护士具备有限处方权的资质;明确专科护士有限处方权的形式;规定护士处方权内容。该提案被采纳进《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深圳在全国率先授予专科护士处方权。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吴璨)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