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内四个排行榜,看深圳的进步和潜力
深政观察
2021-10-27 20:58

时间接近年末,一周之内,多个国内国外排行榜的发布,似乎在提醒我们又到了回顾总结一年收成的时候。

深圳在这些大大小小、或老牌或新创的榜单上的排位如何,名次又有什么变化,或许可以从中一窥这座城市的努力和进步,也可以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


01

胡润百富榜:深企数量位列第二

延时间线向前梳理。今天,10月27日,胡润研究院自1999年以来连续第23次发布“胡润百富榜”,上榜深圳企业家的数量增加至301人,在全国位列第二。

今年的榜首是农夫山泉67岁的钟睒睒,其财富比去年增长250亿,即7%,以3900亿元首次成为中国首富。抖音创始人38岁的张一鸣财富增长至去年的3倍,增长了2300亿,超过马化腾和马云,以3400亿元跃居第二。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300750)53岁的曾毓群财富增长至去年的近3倍,增长了2000亿,以3200亿元首次进入前三。50岁的马化腾财富比去年下降730亿,即19%,以3170亿元位列第四。去年首富马云财富下降1450亿,即36%,以2550亿元位列第五。

榜单显示,排在前十名的有4位新人:今日头条的张一鸣、宁德时代的曾毓群、长城汽车的魏建军、韩雪娟夫妇和长江实业的李嘉诚家族。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被称为“新能源元年”。在碳中和“3060”目标驱动下,新能源相关产业今年增长迅速。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53岁的曾毓群财富增长至去年的近3倍,首次进入前三;长城汽车的魏建军、韩雪娟夫妇财富增长至去年的近5倍,增长了1730亿,以2180亿元跃居第七;做新能源汽车的小康控股张兴海、颜敏夫妇是今年榜单上财富涨幅最大的企业家,增长至去年的7.5倍,达到220亿元。

而房地产行业第一次没有一位企业家进入前十。

梳理深圳企业家的表现,今年的榜单上,深圳企业家数量增加至301人,增加26人,在全国位列第二,仅次于北京的341人,而上海猛增78人至294人,缩小了与深圳的差距。(位列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深圳、上海、杭州、香港、广州、苏州、佛山、宁波、台北。)

深圳301位企业家上榜,占总人数的10%;财富总和达3.6万亿元,占总财富的11%。其中,先进制造贡献最多,有118人;其次是房地产行业,有26人;涉及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的大健康行业有24人上榜。企业市值最大的三甲为:诞生深圳首富的腾讯市值超过3.6万亿;比亚迪借着过去一年新能源车和锂电池行业的发展迅速崛起,市值接近6,700亿;迈瑞医药市值逼近4,000亿。

深圳企业家方面,排进榜单前十的有马化腾和王卫。马化腾以3170亿元位列第四,比去年下降2位。51岁的王卫财富比去年下降470亿元,即20%,以1,930亿元位列第十,比去年下降六位。在深圳企业中排在前三位的除了马化腾和王卫,还有比亚迪的王传福,1,420亿元。

对比今年最高峰时,王卫财富下降了近1500亿元。今年9月,顺丰完成了对嘉里物流51.5%的股权收购,这是继顺丰借壳鼎泰新材、顺丰房托上市之后,王卫拥有的第三家上市公司。然而,尽管顺丰控股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接近900亿元,但其扣非净利润为-4.77亿元,陷入亏损,同比下降114%,受此影响顺丰市值曾一度接近腰斩。顺丰位列今年胡润世界500强第386名。顺丰今年共有5位股东上榜。

比较一下企业数量居榜首的北京和排名第三的上海。

北京有341位企业家上榜,占总人数的12%;财富总和达4.2万亿元,占总财富的12%。北京市前三名企业家分别为来自字节跳动的张一鸣(3,400亿元)、美团的王兴(1,460亿元)和小米的雷军(1,400亿元)。金融行业贡献最多,有54人;其次是先进制造业,有47人;涉及生命科学的大健康行业有44人上榜。企业市值最大的三甲为: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市值超2.2万亿;美团市值接近1.2万亿;京东市值逼近7,400亿。

上海有294位企业家上榜,占总人数的10%;财富总和达3.1万亿元,占总财富的9%。上海市前三名企业家分别为来自拼多多的黄峥(2,290亿元)、东方希望的刘永行、刘相宇父子(1,300亿元)和东方财富的其实家族(900亿元)。先进制造贡献最多,有58人;其次是生物医药和科技领域,有32人;第三是主营房地产行业的27人。企业市值最大的三甲为:拼多多市值超过8,000亿元;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市值均超过4,000亿元。

如果总结一下榜单,一个最大的启示就是:顺势而为。顺应时代背景国家战略的变化,方能创造更大的财富以及更大的价值。


02

2021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深圳综合排名72位、潜力排名26位

两天前,10月25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发布2021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

一般来说,全球城市有三大排行榜:

一个是GaWC(以英国拉夫堡大学为依托的学术组织)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另一个是英国智库Z/Yen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第三个就是科尔尼发布的《全球城市综合排名》(GCI)。

GaWC侧重于城市联系度,Z/Yen侧重于金融中心度,GCI侧重于城市的综合影响力,包含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文化体验和政治事务等五个维度29个指标。

今年的GCI共分为两个榜单,由《全球城市综合排名》(GCI)和《全球城市潜力排名》(GCO)两部分构成。

其中,在全球城市综合排名中,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继续位列全球TOP4城市,来自中国的北京、香港、上海也跻身全球前十。

中国有3个城市(北京、香港、上海)进入全球前十,数量与美国相同(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另外欧洲2个城市(伦敦、巴黎)、亚太其他地区2个城市(东京、新加坡)进入全球前十。

其中,上海首次进入全球前十,相比2016年前进了10名。

从前十城市看,纽约、伦敦不仅是全球最强的两个金融中心城市,论综合影响力也同样是全球之最。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则一直保持全球F4的格局。

香港在金融中心排名上一直高于北京,经常与纽约、伦敦并称“纽伦港”,但这个榜单评价的是综合影响力,所以在这个排名上低于北京。

深圳也跻身《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前80,位列72位。跻身全球前80的中国城市依次为:北京(6)、香港(7)、上海(10)、台北(49)、广州(61)、深圳(72)、杭州(80)。

北京相较去年下降1名,位列全球第6,主要受疫情因素,北京在商业活动、人力资本、文化体验等多个维度上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北京实力非常雄厚,例如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全球第一,独角兽企业数量全球第二。

近年来,北京持续的央企、高校疏解工作,以及持续的青年人才外流,在虹吸资金方面增速慢于上海和深圳,不过北京正在经济上发力,已成功得到自贸区、证券交易所,北京在户籍上也有所松动,放宽了毕业生引入条件,其综合排名有望继续攀升。

上海较去年上升2名,首次跻身前十,报告提到,在疫情影响下,上海商业活动与文化活动依旧保持强势活跃地位。上海过去一年内不仅仍保持了其海运吞吐量多年连续第一的宝座,空运吞吐量也上升至全球第二。

资本市场的活跃带动独角兽企业数量跃升至全球第四,上海正在持续向全球第一梯队城市迈进。

广州较去年上升2名,位列第全球61名,主要来自商业活动和文化体验维度的进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在广州产业比重中重要性提升,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保持全国第一、助力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完备的产业体系与丰富的人才资源将持续推动广州城市发展。

深圳较去年上升3名,位列全球第72名,主要由商业活动、人力资本及文化体验驱动。

报告提到,近年来,深圳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深交所的活跃表现驱动城市商业价值不断增加。其在一线城市中优越的落户政策也吸引越来越多高等教育人口安家深圳,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未来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有望再展深圳模式的魅力、实现城市跨越性发展。

杭州较去年上升2名、位列第80名,且近6年提升了35个名次,在主要城市中进步最大,杭州的商业活动持续提升,财富500强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数、全球顶尖服务业企业数量等持续上升,凭借数字经济、电商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报告》显示,中国内地的城市综合影响力排名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苏州、天津、武汉、西安、长沙、重庆。其中,北京上升3名、上海上升10名、广州上升10名、深圳上升11名、杭州上升35名。

而在另一个榜单——2021《全球城市潜力排名》TOP80上,中国排名靠前的城市有:

北京(23)、台北(24)、深圳(26)、上海(30)、广州(34)、苏州(45)、高雄(53)、香港(54)、无锡(59)、南京(63)、杭州(64)、武汉(66)、天津(67)、泉州(68)、东莞(69)、长沙(71)、佛山(72)、宁波(74)、重庆(75)、合肥(76)、西安(78)、大连(79)、沈阳(80)。

在全球城市潜力排名中,北京继续位列中国城市首位,深圳反超上海和广州,苏州、无锡超过了南京、杭州。

由此可见,在全球城市潜力排行榜里,中国城市上榜很多,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均有代表城市入列。

全球城市潜力TOP100城市中,上升幅度较大的城市有广州(+20)、深圳(+15)、上海(+15)、重庆(+12)、首尔(+11)、苏州(+10)、北京(+9)、苏黎世(+9)、纽约(+9)。

总结下深圳在这个榜单上的成绩:进步明显,潜力巨大,但综合实力与排名前十的世界城市比仍有不小差距。这张榜单的考量指标包含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文化体验和政治事务,或许深圳在某些指标上有自身局限不具优势,深圳也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实力,不过要成为真正的全球城市,综合实力仍是必备肌肉,剑指全球城市的年轻深圳,后辈仍需努力。

03

新型实体企业百强榜:北京深圳领跑

25日,记者注意并报道了一个新型百强榜——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以下简称“中企评”)发布的“2021新型实体企业百强榜”。以华为、京东为代表的北京、深圳企业领跑新型实体企业百强榜,合计达58家,占据了百强榜近六成。(这个百强榜有点意思,北京深圳占了近六成

25日记者对此做过报道,此处不再赘述。

很多人对新型实体企业这个概念还不太了解,简单说,这类企业的特点就是传统实体基因+强大科技能力。新型实体企业是数字化运营实体业务和技术性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的结晶,是产业数字化的典型企业类型。

通俗来说,新型实体企业具备实体企业的基因和属性,能够深度理解和融入实体运营,同时又具有数字技术和能力,有丰富的场景化应用,通过大量实践成为相关领域数字化升级的表率。这类企业由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既属于实体产业,又起到为实体产业降本增效、提质升级、加速产业数字化的作用,可以为实体企业服务,通过数字技术能力,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以提升实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国家政策鼓励与产业迫切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新型实体企业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这样一张体现高质量实体经济的百强榜单上,北京有36家、深圳22家企业上榜,两城合计达到58家,被认为是不折不扣的创新高地。

深圳上榜企业:

04

中国外贸百强榜:深圳综合竞争力再排第一

此外,本周内发布的榜单还有中国海关杂志发布的“2020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这个榜单对全国近300座城市外贸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权威“检阅”与精准“画像”,深圳外贸综合竞争力再次荣登全国首位,在面对困境和压力下展现出惊艳的硬实力与强韧性。

2020年,深圳进出口总值3.05万亿元人民币,居全国第二,增长2.4%。其中进口1.35万亿元,居全国第三,增长3.6%。出口成绩最为喜人,出口总额1.7万亿元,增长1.5%,连续28年居内地城市首位。

不仅如此,深圳还在外贸水平竞争力、潜力竞争力两个分项指标中居全国第一,其余指标也均名列前茅。

在本次发布的2020年城市外贸竞争力百强榜单上,广东上榜城市增加至10个,分别是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佛山、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湛江。其中,深圳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外贸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冠军。

10月26日,深圳海关统计数据新鲜出炉,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进出口2.5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其中出口1.35万亿元,增长13.5%,规模居全国各大外贸城市首位;进口1.16万亿元,增长17.2%。

深圳单月进出口值自去年11月以来,连续11个月保持同比增长的同时,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深圳市进出口一般贸易占比过半,加工贸易快速增长。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更能反映企业自主发展能力的一般贸易进出口1.26万亿元,增长14.5%,占同期深圳市进出口总值的(下同)50.4%。

观察深圳经济运行,外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口,也是一个绕不开的“窗口”。

极不平凡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逆全球化”现象愈演愈烈,国际贸易遭遇“寒流”。

疫情“任性”,深圳外贸却展现强大“韧性”。

韧性从何而来?深圳地缘优势突出、开放程度很高、产业配套完善,外贸发展的基础好、底子牢、动力足,这是强韧性所由从来的基本盘。

同时,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为深圳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配置全球资源提供了重大平台与重要契机,为外贸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能。

先进制造业出口提速,民营企业“生力军”作用凸显,“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增长较快,跨境电商新业态成为“黑马”,都是深圳抢抓机遇稳外贸的重要力量,都是深圳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

作为外贸大市、外贸强市,深圳外贸不仅关系到全市经济发展,也关系到全国全省外贸稳增长大局,甚至关系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圳要扛起先行示范的担当,要加速向全球城市标杆迈进,必须承受外向型经济带来的同频共振,必须继续挑起全国进出口的大梁。

*部分内容综合自“城市战争”公众号

(原标题《榜单上的深圳:一周四个排行榜管窥得与失》)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