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欧女士突发胸背部剧烈疼痛,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和少见的“三尖瓣下移畸形”,病情危重,随时有死亡可能。幸运的是,她转诊到了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来自北京阜外医院的于存涛主任成功为其施行了“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全弓置换+腔内象鼻支架置入+右迷走锁骨下动脉封闭+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术”,将她从死亡线上拉回。这也是深圳首例同一病人同时行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及主动脉夹层手术。
作为深圳市政府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重点项目,心血管诊治“国家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下简称北京阜外医院)进驻深圳才半年的时间,就带领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深圳阜外医院)完成了近百例复杂危重的大血管外科手术,大幅提升心外科技术水平。让市民不出深圳就享受到了北京同质的医疗资源。
一家医院要发展,往往要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和沉淀。如何适应城市高速发展的需求?深圳通过“三名工程”,通过“管办分离”的改革,将新建医院交给名校名院来运营管理,直接植入名校名院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先进管理经验,对标最高最优,促进医院快速发展,实现了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
院士亲自操刀,不出市看到顶尖大专家
王先生是一位冠心病患者,分别于2009年及2010年两次接受了心脏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先后置入了5枚支架。近期的冠脉造影又提示:左主干+三支血管严重病变,其中左主干狭窄达90%,随时有可能因为血管闭塞而猝死,必须尽快进行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但是,王先生却迟迟不敢做手术。这是因为,他还是一位肾移植患者,移植后身体情况并不好。对于术后将遇到的心功能、出血、肾功能、感染,四大难关,王先生顾虑重重。
令王先生惊喜的是,不用跑到北京,在深圳,我国最顶尖的心血管专家胡盛寿院士亲自为他主了刀。5月21日—2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北京阜外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教授来深圳阜外医院。针对王先生的病情,胡院士指导多科联合会诊,展开了详细的病例讨论,制定了一系列周密的治疗及风险防控方案。经过短短三个小时,胡院士就带领外科手术团队,完成了手术全过程。其中三根血管桥吻合技术最大限度减少了对患者心脏的打击以及各脏器的损伤。术中王先生没有输一滴异体血,术后在ICU各项指标良好,而他术前担心的四大难关均经受住了考验。
5月24日,在位于龙岗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深圳市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赫捷院士,率胸外科团队做了四台微创示范手术,向深圳以及周边省市的胸外科医生展示了最新胸部肿瘤微创手术技术。
北京阜外医院小儿心脏外科的李守军教授、冠心病中心的颜红兵教授,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的妇科孙力教授、胸外科牟巨伟教授……通过“三名工程”名院项目,这些在各自领域最顶尖的大专家,他们或是常驻深圳,或是常来深圳,市民不出深圳就能看上这些在北京都“一号难求”的大专家。
“国家队”进驻,提供同质医疗服务
2017年3月,深圳引入了肿瘤“国家队”:在全国肿瘤治疗领域排名第一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将新建的肿瘤医院交由其运营,填补了深圳肿瘤专科医院的空白。
2018年10月,深圳又再引入心血管“国家队”:在心内科和心外科都排名第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将刚搬迁新院区的心血管医院交由其运营。
两年内引入两个“国家队”医院,展示了政府快速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的决心和力度。
这两个“国家队”医院也非常重视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分别兼任了各自深圳医院的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指挥深圳医院的建设发展。他们不仅派出了北京的管理团队、医疗技术团队,带来了北京同质的医疗资源,同时也为疑难重症患者开通了深圳-北京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据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常驻深圳专家46人,去年派驻专家达82人次,基本上涵盖科室副高以上的骨干力量。北京阜外医院从去年11月至今也派出了60多位骨干专家来深,开展临床诊疗、教学查房、手术演示、技术培训、学术讲座等。
不仅“输血”,还重视“造血”,提升深圳本土医疗团队的水平。
北京阜外医院小儿心脏外科的李守军主任,同时也兼任了深圳阜外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中心的主任。在深圳医院,他抓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理念、技术、团队合作、临床研究四个方面,对标北京阜外医院,进行高水平高标准规范化的科室团队建设。“只有这样,严抓医疗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深圳团队的整体水平,做到与北京的同质的服务。”
在深圳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胸外科主任牟巨伟也表示:“在我们学科带头人赫捷院士的整体布局和引领之下,我们是完全按照医科院肿瘤医院和协和医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高标准、严要求。现在胸外科已经发展到教授、副教授医生团队有18人,护理团队有36人。”2018年,这个科的手术量已跃居全市同行第三,其中食管癌的腔镜微创手术及开放手术,就做了近100例。
影响力扩大,深圳“短板”变“优势”
市卫健委表示,两个“国家队”医院来深,不仅能在短期内迅速提升深圳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同时也将有力地带动我市快速发展成为华南地区肿瘤及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高地。
在“国家队”的“传帮带”下,深圳在肿瘤和心血管防治上的“短板”正逐渐变为“优势”。
深圳肿瘤医院开业两年多,各项业务全面开展并得到快速发展。截至4月30日,医院开放总床位数751张,床位使用率85.58%。超额完成合作协议中既定的2018年开放400张床位的运营目标。门诊疑难危重病例(CD型病例)比例高达99.02%。收治病人中20.26%为跨省医保病人,15.54%为省内市外医保病人,区域辐射能力逐步显现。医务部部长任骅介绍,抗癌“国家队”为深圳带来了国内领先的诊治水平,胸外科、肝胆胰外科、妇科、胃肠外科、头颈外科等均在深圳开展了多台高难度手术,其中很多是国内最新的技术。
北京阜外医院进驻半年,在深圳成功实施了多项国内领先、顶尖的技术。如David I型手术、Bentall手术、主动脉全弓置换手术、象鼻支架置入手术、清醒状态下行ECMO治疗急诊重症心肌炎、成人先天性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内隧道矫治术、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急性心梗合并室间隔穿孔微创介入封堵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等。等。重塑危重心血管疾病外科急诊手术的治疗流程,明显地缩短了手术时间、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如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总住院时间已缩短至10天左右,既降低了医疗费用,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今年4月,深圳肿瘤医院改扩建工程一期破土动工。作为一期工程的重磅项目,新增10台直线加速器能让病人的等候时间缩短一半。 除了直线加速器,今年,华南首个质子治疗中心将开工,深圳肿瘤医院将安装目前世界最先进的5室质子治疗系统。2018年6月医院已列为“深圳市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目前正积极向国家科技部申请成立“国家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南方分中心”。这些都将助推深圳在肿瘤治疗领域的“高地”建设。
而深圳阜外医院也定下了要建设大湾区区域性心血管医学中心的目标。医院正在加快建设“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南方基地”和“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未来规模将达到1500床位,实现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心血管国际医疗高地的目标。
“上医治未病”。深圳引入的两支“国家队”,同时也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国家癌症中心,承担着慢病防控的国家项目。目前,肿瘤医院已经将国家肿瘤早诊早治项目落地深圳,在全市开展重点高发癌症筛查;而阜外医院也将通过借助现在的大数据、互联网+智慧医疗,以深圳社康网络为基础,围绕心脂、心糖、心衰、高血压等常见疾病构建“国家-地方-基层”三级信息互联互通平台,探索心血管慢病防控模式。未来,深圳在两个疾病“防”的领域上,也将走在全国前列。
【读特新闻+】
“三名”效应显现
深圳医疗水平提升驶上快车道
实施以“名医、名院、名诊所”为重点的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把深圳建设成为国际医疗中心城市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是全市十二项重大民生工程之一。从2014年启动以来,“三名”效应显现,吸聚医学发展优质资源,深圳医疗技术水平提升驶上快车道。
在名医团队方面,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累计引进三批共228个高层次医学团队团队,其中境外团队37个,国内团队中有115个来自“北上广”。通过“柔性引才”,已到位专家912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两院院士51人,国外院士15人。
在名院建设方面,我市新建的三级医院,全部委托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或医疗集团运营管理,全市已开业的合作共建医院有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中国医科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大学总医院和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7家。
在建设“名医诊疗中心(名诊所)”方面,全市已挂牌成立8家名(中)医诊疗中心,其中,名医诊疗中心3家、名中医诊疗中心5家,面向市民提供专科特色和高端医疗服务。
“三名工程”不仅使我市居民在本市就能享受到国际、国内知名专家的医疗服务,更重要的是带动全市卫生健康机构临床、科研、人才培养和学术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不少国际国内领先的医疗新技术落地深圳。 以去年为例,228个引进团队依托科室共开展了536项新技术新项目。如市人民医院手外科成功实施了国际上先进的肩关节镜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冻结肩以及治疗肩周炎、术中肌电图高选择性神经转位重建臂丛神经等手术;市儿童医院癫痫中心成功实施了国际领先的1岁以下儿童植入深部电极手术,血液肿瘤科成功开展了国内领先的非血缘、半相合移植技术;北大深圳医院成功实施了国际领先的“B超引导下经腹选择性减胎术”等。
全市卫生系统科研水平特别是临床研究水平得到稳步提升。2018年,全市卫生系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214篇,SCI/EI收录期刊论文836篇,其中影响因子10分以上25篇。
依托“三名工程”引进团队的输出单位,目前已有9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落户深圳。近日,市第三人民医院更是获批国家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进入“国家队”。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