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大咖齐聚公明掀头脑风暴 为公明墟出谋献策
读特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彭翠玲 汪火勇 文/图
2018-05-27 20:35

公明墟整体俯瞰图。

公明墟骑楼。

5月25日上午,公明办事处召开畅聊凤凰汇第三期之“公明墟的明天”头脑风暴会,光明城市发展促进中心、新区文体教育局、公明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和多名相关领域的专家齐聚现场,为陷入“文物与危楼之困”的公明墟出谋献策。

公明墟部分建筑俯瞰图。

原汁原味还原区域特色吸引更多关注

未来+城乡营造学院创始人、土木再生共同发起人黄伟文首先指出,公明墟周边人流密集、交通繁忙,商业价值仍然存在,建议可将公明墟规划成步行街,增加参观体验。根据公明墟内遗产多为房屋的特点,他认为运用传统文物保护形式不利于房屋建筑保护,并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讲解了新遗产保护的集中方式、类型及利弊,建议运用新遗产的保护方式,从兼顾文物保护、利用和开发的角度出发考虑,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旧建筑的保护规划。

公明墟部分建筑俯瞰图。

普集设计合伙人尹毓俊认为,当前燃眉之急是解决公明墟房屋结构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因此,在活化利用之前,要对公明墟进行“全盘诊断”,通过加固措施稳定整体结构。同时,要借鉴不同地区活化利用古建筑的经验,制定相应的策略、指导方案和规划纲要。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设计总监刘磊认为,对公明墟的保护要从本地文化出发,原汁原味还原区域特色,才能吸引更多市民的关注。

城市规划专家冯果川同意加快对房屋结构的检测、加固,他认为,公明墟反映的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以当地居民需求为主。建议依托类似NGO的组织(非政府组织),与当地居民一起生活,了解居民现实需求,从而进行“接地气”的改建。

远处的粮仓。

骑楼古墟粮仓古井等文化元素俯拾即是

记者此前实地走访公明墟。从熙熙攘攘的沿街商铺拐入公明解放街,热闹的景象渐渐散去,进入视线的是具有浓郁岭南文化特色的骑楼,房屋呈长条形结构,房间内部深达几十米,房屋外围可以看到一些业主自行改造增加窗户、粉刷外墙的修补痕迹。据了解,公明墟街长200米,现存大量清末民初建筑,部分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但由于年久失修,墙面风化剥落甚至出现裂缝倾斜,阁楼木板已开始腐朽,自然老化严重。部分建筑成为“危房”不能被使用,出于安全考虑和建筑,被界定为危房的房子已封窗封门,不再住人。公明墟的保护、改造确实迫在眉睫。

针对公明墟保护及改造方向,公明办事处主要负责人黄文胜表示,有些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造成了历史文物的损坏、破坏,公明墟的保护与开发要在吸取这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树立以人为本的前提,并根据公明的发展实际,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开发方案,同时在设计中结合骑楼、古墟、粮仓、古井等文化元素、文化风格进行全盘规划,保持街区风貌整体性。他指出,公明具备丰富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文化底蕴深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公明墟的规划发展要与公明的产业发展之路、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建设、光明新区“城市副中心”打造等发展定位相结合,让活化利用后的公明墟既适应经济发展,又能保有文化本身的历史价值,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见习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彭翠玲 汪火勇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