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市民在深圳新闻网深圳论坛报料称,深圳罗湖区天河城附近、粤海城写字楼旁晓风路段人行道上,存在盲道被井盖阻断、被电动车占用的情况,影响盲人出行安全。记者实地走访后发现,这条不足600米的市政道路上,盲道存在多处断点,且有拼接错位和被占用现象,盲道的“连续性”和“可通行性”都受到影响。
实地探访:540米路上,12处断点
10月10日下午,记者从晓风路太白路交叉口出发,沿着人行道步行至围岭一路路口。短短约540米的路程中,共发现12处井盖位于盲道正中。多数井盖上并未铺设带有导向纹理的盲道砖,致使盲道存在长约两米左右的缺失,并形成多个“断点”。
在靠近天河城一侧,部分井盖拼接位置不平整,甚至出现盲道走向偏移。另一处垃圾站门口,盲道缺失;而在消防登高作业区,路面标识直接覆盖盲道砖,若盲人朋友独自行走,容易发生碰撞风险。
此外,电动自行车的违规停放也加剧了盲道被占问题。部分停放区划线紧贴盲道,车辆稍作倾斜便会压在导向线上。记者现场看到,在连廊下约6米的盲道被电动车完全堵塞,行人只能绕行至机动车道。个别商铺门前,还存在摆放花盆、宣传架的情况。
现状分析:盲道“断点”多源于井盖设施设计
记者注意到,晓风路上的井盖大多印有“南方电网”标识,属于市政电力管线设施。盲道的断点主要集中在这些电力井盖处。
据深圳市盲人协会负责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侵占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无障碍设施;《深圳市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进一步明确,盲道应保持连续、畅通,不得被占用或遮挡。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城市盲道的建设标准较为完善,但在执行层面仍存在设计与施工衔接不紧密、后期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井盖和盲道的协调,往往在施工阶段就出现偏差。如果后期缺乏专项检查,就容易形成断点。”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近年来深圳在新建道路上普遍采用可拼接式盲道砖与热熔胶连接技术,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连续性,但存量老路段的整改仍需要时间和资金支持。
业内人士指出,盲道设计与地下管线布局、井盖设置密切相关。在道路施工中,盲道与井盖常出现“位置冲突”,若施工设计未同步调整,就会造成盲道中断。缺乏统一的盲道施工标准和验收机制,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管部门:将优化方案 10月下旬完成处置
业内专家指出,盲道“断点”问题的解决,需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加强统筹,避免各部门“分段施工、各自为政”。未来在有盲道路段应推广带盲道纹理的标准化井盖,制定统一的施工规范,并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并修复盲道中断情况。
罗湖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现场核查,该路段盲道不连续的主要原因是受电力井盖设施影响。“我们已制定优化方案,将会同电力设施权属单位进行整改,预计10月下旬前完成。”该负责人表示,整改内容包括调整盲道走向、增设导向纹理井盖及修复破损盲道砖,确保盲道连续、平整、可通行。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将在后续无障碍设施规划中,增加与电力、市政等部门的联合审查环节,确保设计阶段同步协调。
记者手记
在540米的晓风路上,记者看到12处盲道“断点”, 真不少了。这对盲人朋友来说,或许就是12处安全隐患。
而这样的“断点”盲道,在深圳并不是孤例。
盲道本应是城市中温柔的线条,它为盲人指引方向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检验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盲道的断点,也许是施工中的细节疏漏,也许是日常巡查的工作疏忽,也许是市民的无意之失。但这些断点的存在,确实让这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蒙尘”了
用设计的精度和管理的温度,让盲道重新连起来吧。
想报料或提供新闻线索
可以扫码
进入问政深圳报料小程序
进行报料哦!
↓↓↓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