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顶尖科学家郑永年,为何把学术生涯“下半场”交给深圳?

南方+
09-21 16:00
摘要

9月20日,深圳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第五届一次理事大会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

9月20日,深圳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第五届一次理事大会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当选会长。

从余姚走出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1981年,恢复高考第四年,18岁的郑永年抓住了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先后获得法学学士与硕士学位。

随后,他远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并于1995年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这段横跨中西的求学经历,为他构建了一个兼具本土关怀与全球视野的知识框架。博士毕业后,郑永年开启了其卓越的学术生涯。他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工作,并长期任职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担任过所长之职。

在海外的二十余年里,他聚焦中国研究,致力于向世界说明一个真实、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研究领域涵盖中国内部转型、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美关系等重大议题,出版了大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英文著作。

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分析,郑永年成为国际学界公认的“中国问题专家”,为弥合东西方在理解中国问题上的鸿沟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爱思唯尔数据库联合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郑永年教授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一荣誉标志着他在全球社会科学领域的卓越影响力和学术贡献。

郑永年

为何是深圳?

在海外享誉多年后,郑永年教授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回归中国。他选择的落脚点,是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城市——深圳。这一选择与其学术生涯的起点紧密相连。早在1995年的博士论文《在中国发现中国民族主义》中,他就以约70%的篇幅聚焦深圳改革开放。

“我们在海外的时候,大家也都这么说,你如果认识了深圳的话,基本上就认识了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这40多年。深圳从早期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一个世界大都市,把深圳的故事讲好了,基本上就把中国的故事讲好了。当然,中国还有其他很多成功的故事,但是深圳故事是不可或缺的。”郑永年说。

来到深圳后,郑永年教授迅速融入这座城市。他带领团队,致力于将深圳的实践经验提炼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

在他看来,深圳不仅是经济奇迹的创造者,更是中国改革开放逻辑的微观投射。前海是深圳故事中的重要角色,郑永年将前海发展模式总结为:改革、开放、创新。这不仅是前海的核心竞争力,更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内在逻辑。

“深圳因创新而生,因创新而在,因创新而行”,郑永年认为,深圳不仅是一座经济奇迹之城,更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他相信这座城市能够帮助实现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梦想。他看到的不仅是深圳的经济成就,更是其独特的文化气质。这种气质是移民文化、市场文化和科技文化的交汇融合,而背后的构成要素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新角色:从学者到“智囊团”领军人

郑永年身兼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首届会长等职。

如今,他又多了一个新身份:深圳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

郑永年认为,党外知识分子是深圳改革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他表示,将团结带领市知联会班子成员和全体理事,围绕中心大局,积极参政议政,努力当好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凝心聚力为深圳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万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