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扩区四年,宝安怎么动起来?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李吉莹
09-18 08:1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前海的多个重大地标传来新进展。全新一代文化综合体“湾区之眼”将于本月26日亮相,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书城文化综合体;全球最大室内雪场“前海冰雪世界”将于本月29日启幕,“冰雪盛宴”进入倒计时。

这两个重磅项目都位于前海宝安片区,几年来从火热建设到惊艳亮相,见证并代表了前海宝安片区的蓬勃发展。而今,它们不仅是前海的新名片,更是湾区文旅的新坐标。

宝安中心区。

四年前,《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重磅发布,将宝安82.75平方公里城区纳入前海合作区实施范围,前海的三分之二是宝安,宝安的五分之一是前海,宝安历史上首次成为国家战略的“主阵地”。

2023年12月21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前海规划》)正式发布,依托前海的“世界磁场”,宝安迎来了大跨越发展的好时机。

四年来,宝安全力以赴支持前海、服务前海、融入前海,全面加强与前海的协同联动,诸多新变化、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共同成就湾区协同发展新典范。

从“眺望前海楼群”到“脚下就是前海”,宝安正与前海携手,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一座引领未来的湾区城市中心在此崛起。

宝安工人文化宫效果图。

机制政策的联动:

释放“政策扩区”新动能

推进前海开发开放,是深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生动缩影。四年前,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前海扩区是为了深化改革开放,扩区是手段,通过扩区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创造条件。

宝安82.75平方公里的加入,为深化前海改革开放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知道,“扩区”的意义,远不止于空间形态、规模体量的简单复制和扩张,更重要的是制度创新窗口的放大和乘数效应。

前海与宝安如何发挥合作区和行政区两种体制优势,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下的管理体制,是此次“扩区”的一大重点,搭建好经济区和行政区的对接平台尤为重要。

为全面加强与前海协同联动,宝安联合前海成立了前海—宝安联席会议机制,由宝安区湾区发展事务中心统筹推进有关工作,积极发挥桥梁和窗口的作用,推进《前海方案》和《前海规划》涉及宝安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保障前海相关战略部署有序推进。

2024年3月8日,“‘投资湾区 合作共赢’深圳市前海合作区 宝安区2024年(香港)经贸交流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21个优质项目现场签约落地前海和宝安,意向投资总额达212亿元。

2024年4月18日,前海税收优惠迎来创新政策,明确对在前海工作的香港居民,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香港税负的部分予以免征;将前海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展至前海合作区全域。对此,宝安积极做好前海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推介和组织落实工作。

同年5月,宝安区与前海管理局便联合出台了《促进跨境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30条具体支持举措,以更大力度推动跨境电商稳规模、优结构、提品质、强生态,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此外,宝安还与前海共同推动大宗商品贸易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大宗商品贸易高质量发展高地。又如前海与宝安联合出台政策,推动实现亲清政企平台与前海企服一体化平台互联互通,让企业“政策一键通、诉求一键达”,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陈能军表示,“前海宝安携手通过制度创新,协同发展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等方面提升合作效能,对大湾区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机制联动和区域协同的紧密程度,最终也能反映在经济数据上。2024年,前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8.8亿元,其中,前海宝安片区地区生产总值1334.1亿元。此外,《前海方案》《前海规划》涉及宝安区任务清单也全面落实。

前海冰雪世界滑雪场效果图。

空间规划的主动:

绘就发展新蓝图

《前海方案》出台后,位于宝安的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区、机场及周边片区、宝安中心区及大铲湾片区正式加入前海,这些片区也是宝安“黄金海岸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放眼望去,前海片区拥有了能容纳8万人办公的“企鹅岛”腾讯总部园区;全国规模最大的书城文化综合体湾区书城;“世界十大美丽机场”之一的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创下八项“世界之最”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的前海冰雪世界以及集十项“世界之最”于一身的深中通道。

这也使得前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高端资源聚合力、要素组织运筹力、科技创新牵引力更加强劲。

对于上述片区,《前海规划》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发展要求,要打造“一心一带双港五区”总体空间结构,如何统筹利用好这些空间资源,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宝安给出的答案是: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

因此,宝安与前海加强规划衔接,及时互通信息,定期常态化召开前海-宝安规划设计例会,围绕西部活力海岸带规划、宝中西组团南街坊集中连片土地开发方案、会展海洋新城等规划项目精准沟通,确保规划协同。

近日,前海沙滩正式开放,市民在这里可以看到都市海滨风光,摩天轮与前海楼群相呼应,不远处沿江高速车流不息、海风习习。人们还可以在这里远眺欢乐剧场,这里也是第十五届全运会闭幕式的举办地,即将见证体育荣耀时刻。

以宝安中心区为例,宝安从推动西部骑行道贯通到高规格建设“前海·宝中”世界级商圈,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在城市设计方面,则开展了宝安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编制了城市设计导则,对公共空间、街道活力、立体慢行、建筑形态、虚实比等分类分层精细化导控,精雕细琢打造层次分明、具有建筑美感的环湾天际线,塑造国际一流的前海城市新中心形象。居民陈小姐感慨道,“这几年宝安中心区的发展有目共睹,从欢乐港湾的建成开放,再到周边的商业、文旅、骑行道等公共配套的不断完善,周边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了。”

在机场及周边片区,宝安开展了155.6平方公里临空经济的国际咨询工作,提出了临空经济区总体愿景与定位、产业体系、空间布局,推动临空经济上升为市级战略,助推九围、立新湖、机场东三大总部区纳入市40个总部经济集聚区规划。宝安还积极推动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机荷高速改扩建工程等交通设施建设,构建内联外畅的立体交通体系,提升市民出行的便利度。

在会展中心片区,宝安会展经济发展如火如荼。2024年,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累计承接展会79场,展会规模、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承接会议活动65场,总展览面积达到584.14万平方米,吸引了超过453万名展商和观众,业态多元,传播广泛。

会展业的火热离不开周边配套的完善,该片区已建成周边9条新建道路、2条改扩建道路、6条综合管廊、7座桥梁。2条地铁线建成投用;希尔顿酒店、皇冠假日酒店、洲际酒店等高端酒店投入运营。

远眺腾讯总部园区已建成区域。

重大项目的推动: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日前,被网友昵称为“企鹅岛”的腾讯总部园区传来最新消息,园区已按照规划建成30%。今年10月拟入驻2万名员工,将成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滨海标志性科技创新园区。

同时,思摩尔、紫荆文化、魏桥等一批总部项目也在加快建设,打造汇聚全球顶级企业的总部经济新高地。目前,宝安中心片区已集聚鹏鼎、华西、魏桥、维沃、麦克韦尔等13家创新型总部企业。已建成壹方中心、大仟里、汇一城、华侨城欢乐港湾等5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10家以上高端酒店,目前已策划并引入万豪、中兴、光之翼、瑞吉、艾美。

随着腾讯总部园区的建设,宝安正布局起以宝安中心区、腾讯总部园区、大铲湾蓝色未来科技园为核心区,北延至会展新城的深圳(前海)国际数据产业园,构成大湾区产学研一体化的“具身智能港”。

“具身智能港”集聚了腾讯、影石创新、维沃通信、立讯精密、追觅科技、兆威机电等龙头企业,也有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宝安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中心、智能机器人灵巧手产业园等高水平创新载体。

“前海宝安携手共进协同发展中,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之举。”陈能军认为。

这也正是前海与宝安的优势所在。

前海的战略定位是“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宝安则是深圳制造业重镇,集聚了制造业企业5.45万家,占比超过深圳的三分之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17家,占深圳的五分之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97家,连续8年居全国县区之首。

双方联手将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向并进。宝安中心区、腾讯企鹅岛、会展新城、海洋新城等服务业组团渐次崛起,软件业、会展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正在成为宝安经济新的增长极。

其中,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已拓展至宝中及大铲湾片区,推动了三农盛世融资租赁、中港通融资租赁等8个金融项目落地,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圳(前海)国际数据产业园作为数据跨境流通服务承载区和数据产业集聚地正式运营。

宝安还用足用好前海优惠政策,与前海建立联合招商机制,共同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积极推动星展银行、东方希望、中信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项目落户,壮大了龙头企业矩阵,也为上下游产业链集聚提供了“强磁场”,真正把前海“政策红利”转化为宝安的“产业实力”。

(宝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李吉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