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全新亮相!规模扩大两倍,展出文物增至108件/套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刘良龙 李竹 文/图
2021-06-20 22:01

在广州市越秀区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有着众多风格各异的西式小洋房,其中有一栋红色建筑格外显眼——一面红色大理石墙矗立在门前,墙上镌刻着“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12个大字,不时有游人前来探访,隔着栅栏拍照留念。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简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6月20日上午,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竣工开馆仪式在此举行,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全新亮相。而98年前的6月20日恰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闭幕之日。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后外观

建筑巧妙融入镰刀锤头元素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3号,于2006年7月对公众开放,由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中共三大历史陈列馆组成。2013年3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1日,其正式开始改扩建。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黎淑莹告诉记者,改扩建后,中共三大历史陈列馆占地面积为668.4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305平方米,规模比之前扩大了两倍,能够详实完整、鲜明生动展示中共三大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年接待参观服务能力可达到70万人次。

“陈列馆的改扩建设计巧妙融入党徽镰刀和锤头元素,抽象展现新旧建筑体量,而榫卯结构的交织形式,表达了榫卯共握、工农同心的设计理念。” 黎淑莹说。

根据《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街区内建筑高度需要控制在12米以下,在体量、色彩、材质等方面应与街区历史风貌相协调,不得改变街区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因此,设计的立面材料采用大量红砖垒砌的方式,与周边新河浦建筑的基调协调一致的同时,意喻在中共三大召开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力量,万众一心。

此次改扩建项目被称为“市中心的‘眼科手术’”,这是由于现场极高的施工难度。为了地上展陈面积尽可能扩大,此次改扩建项目设置地下两层用于设备房、消防水池、文物库、电房,为此,扩建部分基坑面积430平方米,深度达11米,周边环境十分复杂,四周既有历史建筑,也有居民楼,西侧紧贴旧陈列馆、两者净距仅2米,南侧基坑离周边居民房屋最近距离仅3米,对基坑变形控制要求严格。经过多次专家论证讨论及研究,最终确定基坑采用旋挖咬合支护桩支护方式+长短臂挖掘机土方开挖方式,仅仅用时70天完成基坑支护阶段施工和土方开挖。

展出文物增至108件/套

与扩大了两倍的建筑规模相配套的是展览内容。黎淑莹介绍,展览展陈面积为1330平方米,展线长度约320米,展出的文物展品从78件/套增加至108件/套。无论是展览展陈面积、展线长度、展出的文物展品数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展览主体时间上限为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下限为1925年中共四大,上下有所延伸。

展览以中共三大会议的发展为线索,以专题组合的叙事方法,分为“上下求索——中共三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凝聚共识——中共三大的召开”“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理想之光——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三大代表”四部分,叙述中共三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过程与成果、会议影响与贡献、代表理想的升华,体现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感悟革命信仰的力量。尤其是第四部分,作为展览的结尾,打破了线性的叙事方式,除了表现党的三大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理论上的贡献之外,也展现了一些代表们为了践行初心和使命,付出生命的代价,具有启迪意义,能够达到见人见事见物见精神的展览境界。

融入新研究成果

展览融入了新研究成果与近年出现的新史料。如,中共三大在党史上的8个首次:首次修订党的章程;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通过党史上第一部《农民问题决议案》;首次在党代会闭幕式上唱《国际歌》,这项传统延续至今;中共三大是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唯一一次共同出席的党代会;是李大钊唯一一次参加过的党代会;毛泽东第一次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层。又如,中共三大与会代表人数、广州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时间等。展品包括从中央档案馆、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等机构组织复制的珍贵藏品,其中,马林关键档案首次亮相展馆。

马林关键档案首次亮相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此外,展览还增设了雕塑《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红色广州 革命之城》、油画《春园·1923》《毛泽东与<农民问题决议案>》等艺术展品,将历史事件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

序厅浮雕《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

将现代科技与历史叙事相结合是展览的另一个亮点。展厅内充分利用数字科技手段,结合艺术创作,制作数控联动全息幻像演绎大会会址寻觅故事、三折幕虚实结合全息影像沉浸式场景模拟大会召开过程、激光蚀刻结合白描创作光影视听空间讲述代表的理想与信念,打造了沉浸式参观场景和互动式观展平台,增强观众观展的体验感、参与感和仪式感。

全息影像沉浸式场景《共识·1923》

纪念馆将成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阵地

1923年4月,为推动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中共中央机关从上海迁到广州。同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设有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就全面展示了这段历史——中共三大确定国民革命为党的中心工作,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揭开了轰轰烈烈大革命的序幕。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朱海仁表示,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拥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完成改扩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提供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以实际行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扎实深入开展,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使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成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阵地。” 朱海仁说。

(原标题《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全新亮相:纪念馆规模扩大两倍,展出文物增至108件/套》)

编辑 编辑-关越(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刘良龙 李竹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