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敏:传统文化在深圳 一定是生机盎然

晶报记者 张羽淳
2023-02-07 21:30
摘要

​“我走过地北天南,也曾经许下宏愿,要把粤剧粤歌和我的不解之缘,悉心演绎,以始为终,不畏山高路远。”在怀旧与展望的粤音新表达中,《每一个春天》曾小敏粤剧交响演唱会于2月6日晚在深圳音乐厅落幕,全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

“我走过地北天南,也曾经许下宏愿,要把粤剧粤歌和我的不解之缘,悉心演绎,以始为终,不畏山高路远。”在怀旧与展望的粤音新表达中,《每一个春天》曾小敏粤剧交响演唱会于2月6日晚在深圳音乐厅落幕,全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与粤剧名家们用岭南之声的独有魅力,续写“春天的故事”。这场粤剧交响演唱会是东方戏曲与西方音乐、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一次完美融汇。演出结束后,曾小敏接受晶报专访并感慨说道:“深圳在粤剧的传承与发展上,一直都有很不错的表现。深圳粤剧人一直致力于让粤剧走出深圳,走进港澳,走向海外。”

经典重现,传承不息。曾小敏以风格多变的舞台艺术形象,悦耳动听又富有传统粤剧特色的唱腔,为观众呈献了多个传统粤剧与现代艺术交汇、场景式体验粤剧与当代生活圆融的精彩节目。粤剧唱段《白蛇传·情》《女儿香》,演绎情生缘起,爱恨别离,终究心意不变;《绣红旗》《满江红》,唱颂念念不忘,爱国情怀永志,豪情不改。粤歌《每一个春天》作为演唱会的最后一支曲目,紧扣主题,演绎四季,以经典之作表达心愿,在历史与未来的交响中,粤韵留声。

西方管弦乐与传统粤剧的结合,颠覆了很多人对传统戏剧的认知。曾小敏介绍,本次粤剧交响演唱会,首次尝试了粤剧、交响乐、摇滚、电子、民乐等多种元素,是希望通过更多不一样的碰撞,将粤剧之美、粤歌之美的更多方面,突破性地呈现给大家。“传统艺术不断新生,与时俱进,吸收着当下潮流中的多种元素,同时也滋养出新的内涵。”比如当晚的粤歌《天下一心》的编曲首次加入摇滚元素,并且运用了半音、增四度等有别于以往的调式设计。突如其来的旋律转折与打击乐的巧妙运用,将谯国夫人的独有气势、战争的宏大场面、电影的厚重质感、歌词的想象力,通过听觉完整地展示给观众。除此之外,交响乐团与电子乐队及民乐的平衡,让现场效果极为震撼。

近年来,深圳交响乐团搭建起了多个艺术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大湾区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从去年开始,深圳交响乐团便和广东粤剧院跨界合作了曾小敏“剧·说”交响音乐会。而本次演出是广东粤剧院和深圳交响乐团的第二次合作。如果第一次是“水到渠成”,那么第二次对于曾小敏而言则比第一次合作时更流畅,更娴熟,更充沛,乐曲与情感的表达更为饱满。曾小敏说:“我们在前期排练准备的过程中十分顺利,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就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尽管这次还融入了更有挑战性的多种元素,但最终呈现的效果很理想,观众们也很热情,反响很好。一切都是淋漓尽致,充盈美好。”

粤歌《每一个春天》作为此次演唱会的最后一支曲目,以经典之作表达心愿,在历史与未来的交响中,粤韵留声。曾小敏说:“《每一个春天》本身就是立足福田为深圳而作的歌。歌曲展现的是一种拼搏精神、创业精神、探索精神、城市精神、时代精神。所以这首歌,在深圳福田唱响,是回到了它的原点。”从2021年‘我是曾小敏’全国巡演就是从福田出发,走过了很多城市。经过一年多的光景,在2023的春天,又再度回到福田,这也是回归初心的一种圆满。“这次来到福田,更加亲切熟悉,我更深地感受到了福田观众的新春热情,及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这也让我特别感动。”曾小敏动情地说。

2009年,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目录。如今,粤剧“世遗”已走过十年,从对非遗朦胧的理解,到一步步探索出独具岭南风格的艺术创作,深圳一直在粤剧传承保护方面不遗余力地努力着,无数人默默付出“台下十年功”,为的不仅是台上表演的那段时光,更是为了让粤剧这枚“南国红豆”的美好,抵达鹏城的千家万户。看到近几年,深圳粤剧市场和观众明显回升,许多年轻观众也走进剧场感受粤剧的魅力,这让曾小敏很欣慰。她表示:“深圳在粤剧的传承与发展上,一直都有很不错的表现。深圳粤剧人一直致力于让粤剧走出深圳,走进港澳,走向海外。”

如何让更多人爱上粤剧一直是粤剧界一直在苦苦探索的话题之一。曾小敏肯定于深圳市粤剧团在粤剧创新方面的尝试与探索,同时自己作为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认为首先应当立足粤剧本身,将经典传统剧目继续传承演绎下去;立足时代与城市的发展,将创新的作品不断完善优化。“作品是最重要的,好的作品,好的角色,用心的演绎,才能真正留得住观众。”其次,曾小敏表示对年轻传承人的培养,是粤剧传承发展的基础。新鲜的血液,饱满的热情,是粤剧继往开来不断前行的最佳动力。

作为一座创新之城,深圳与时俱进用粤剧讲故事,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对于粤剧粤歌的创新,也是曾小敏一直以来的坚持。但是她说:“传承不是为了‘传承’,创新也不是为了‘创新’。一切的努力与改变,都是希望呈现岭南粤音更多不一样的美;一切的尝试与挑战,都是希望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粤剧,喜欢粤剧,热爱粤剧。”

深圳文化以多元为特色,粤剧艺术在深圳的根基深厚,许多市民对粤剧演出有着迫切的需求,在过去几年中,很多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的观众特地来深圳看粤剧,可见深圳粤剧的吸引力。在曾小敏看来,勇于拼搏、敢于创造,是深圳人的最大优势。深圳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用好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基于传统文化的良好基础,尝试打破更多边界让深圳的粤剧成为人文湾区的重要聚集地。此外,深圳的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等,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稳固了客观的基础,这座城市的潜能是无限的。“传统文化在这里,一定是生机盎然。我们在深圳出发,梦想皆有机会实现,一切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原标题《曾小敏:传统文化在深圳 一定是生机盎然》)

编辑 陈章伟 钟诗婷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陈建中

(作者:晶报记者 张羽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