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学习 学习即生活
夏木
2022-06-25 11:15

《现象式学习》 [芬]科丝婷·罗卡 著 葛昀 译 中信出版集团·灰犀牛 2021年8月版

自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化的人,人类社会就诞生了一个叫做教师的专门职业。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相对的,是承道受业提问的学生。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相伴而生的则是对教育本体的不断反思: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有效学习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我们该从什么样的角度用多少维度构建评价体系?尤其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逐渐凸显,给中国孩子更优质的教育、把中国孩子培养成为更优秀的人是所有家长乃至整个政治经济社会的共同期待。这时,放眼世界的人们看到了一种起源于芬兰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学生质量评估中一直名列前茅,由此人们对之产生了兴趣,而《现象式学习》一书正为读者揭示了芬兰教育秘密的核心。

什么是现象式学习?作者罗卡教授通过两章的过往回溯与当下通览,提炼指出,这是一种强调整体性的学习方法,将知识与问题联系在一起,在综合不同学科知识的前提下,教会学生协作,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出问题的创造力。那么,如何实现现象式学习、构建起一整套的学习系统呢?本书又从教育心理学最前沿的成果出发,从记忆力、互动、情绪、兴趣、动机等方面构建起一个宏大的框架,而后以探究式学习、文化感知、自我照顾、多元识读等多个技能板块填充血肉,使之成为完备的有机整体。值得肯定的是,现象式学习更加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要求在情境之中习得知识或技能。这是对抽象知识的行动性转化,也是对纯粹应试教育的反思。其实,自古以来,中国也强调“经世致用”,上自孔子因材施教的讲授,中有陶行知号召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下至当代素质教育、项目式学习,都致力于课堂与生活的衔接。因此,现象性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质上是统一的,具有相当的可衔接性。

那么,这种教育模式是如何探索出来的呢?这就不得不说到芬兰的教育改革。每十年,芬兰都会进行一次教育改革,距离现在最近的2016年改革,把教育重心从教什么转变为怎么教、怎么学,换言之,即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由此其教育增加了许多融合学科以培养学生创造力,给学生以课堂的主体地位。

书中详细介绍了芬兰的这一经验,并将学生进行、家长引导现象式学习的路径与评估标准一一展现了出来,展现出了优化教育过程、助力终身学习的野望。

应当说明的是,截至2020年,芬兰人口共有553万,体量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地级市。体量之小与经济之发达使得芬兰船小好调头,能够在各种教育方式中迅速统计成效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种教育改革基于芬兰教育的实际情况,并应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之运而生,是基于芬兰实际情况的最好选择。虽然未必适合中国,但仍可一观,作为借鉴。

当前正是“双减”政策落地之时,“内卷”焦虑的侵扰下,如何回归教育本质呢?不妨将眼光投向历史上的芬兰。

20世纪50年代以前,芬兰始终是贫穷而又满目疮痍的,除了水和森林,整个国家几乎一无所有。随后冷战开始,芬兰抓住机会,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争取到很多援助,并在90年代的经济衰退中加入欧盟,再次获得发展机遇,最终成为福利国家之一。回首过往,作者认为教育是最好的投资,平等的受教育权是芬兰社会繁荣的关键。

这就不由得让人想起中国的义务教育。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文盲率是80%,十个人里只有两个人识字;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党和政府直接一步到位将义务教育提升到当时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再穷不能穷教育的信念始终扎根在中国人的心里。与之相伴的,还有深入农村的夜校等扫盲运动,到1964年,中国15岁人口以上的文盲率,已经下降到52%;到了2001年,这个数字下降到6.72%;而2021年,则降至2.67%,男女受教育权基本均等。受益于70余年的发展的低文盲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和有效助力。那么,未来中国的教育,首先必然将是更加公平、更加高效的。

如何做到高效呢?除去知识之外,教育还应当给孩子什么呢?书中也给出了回答,时间管理、互动沟通、自我表达、情绪控制、数字时代的自我约束技能、消费意识、习惯培养、在危险情况下采取行动和自我保护能力等等。毫无疑问,这些能力超越了课堂而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在其中只是教学的进行者之一,围绕学生的,还有家长与社会。因此,未来的教育必然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为学生开发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将是教育的走向之一。作者认为,已然出现的数字技术增强智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效助力,也会是一种威胁,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将会间接决定教育的成败。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将中国青年培养成创新型人才,让中国青年乐于且能够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是当代中国教育的责任。我们愿意相信,在不忘初心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能够让中国教育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培养有志气、骨气、底气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原标题《生活即学习 学习即生活》)

编辑 编辑-许家宜(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夏木)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