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湘波:踔厉奋发抒写新时代新征程的壮美画卷|关山月美术馆25周年:共创共享·艺术之美 ①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2-06-24 08:24

【编者按】

关山月美术馆迎来建馆25周年。心栖梦归处,不负韶华年,此次特别推出“共创共享·艺术之美”连载,用鲜活生动的故事与市民共享艺术之美,共创美好未来。

1997年6月25日,关山月美术馆(以下简称关馆)在莲花山脚下正式开馆。一座城,一座美术馆,同呼吸,共命运。二十五载栉风沐雨,逐梦前行;二十五载春华秋实,续写华章。

从最初参与关馆的建立,到促进关馆的创新和转型,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见证了它的诞生与成长。陈湘波回忆说,建立关馆,还得归功于深圳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推动。“这是一次国家收藏20世纪中国美术作品的成功实践,也是深圳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陈湘波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995年6月,陈湘波被派到广州,协助关山月先生整理准备捐献的作品。“关老勤奋的创作态度、对中国艺术的满腔热爱以及对后辈的呵护,也深深影响着我。关老希望我通过整理工作,深入了解其作品,为日后推动美术馆的收藏研究工作打下基础,我铭记于心。彼时,我也建议关老将文献资料,包括六七十通信札、绝版图书一同捐出。最后,关老将自己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作品813件和一批相关图书及文献资料全部捐献给深圳市人民政府,构成关馆的馆藏特色和基础。”

在陈湘波看来,关馆的建设从一定程度上也推动广东省对美术馆的重视,促进华南地区美术馆事业的发展。1997年,广东三个美术馆开馆,广东省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其中两个都在深圳。2011年,关馆成为首批九家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2016 年又顺利通过国家重点美术馆复评,成为深圳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陈湘波介绍,建馆以来,关馆确立以“关山月和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及当代艺术设计研究”为主导的学术定位,相继以年度学术专题的形式,推出关山月与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的系列学术专题展览与研讨活动,并多次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并获优秀奖,体现出鲜明的学术方向。

与时俱进,与深圳同行。为响应深圳市人民政府打造“设计之都”的文化构想,自2003年起,关馆将“当代设计艺术研究”常设为一项重要学术课题。“从诞生起,关馆的血液里就流淌着深圳的‘创新基因’”,陈湘波表示,2008年,深圳成为中国首个“设计之都”,关馆也为此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全国其它美术馆对设计还不太重视时,关馆又一次开风气之先,成为国内首家将“设计”作为学术定位的美术馆。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城市共同成长,是关馆的自觉选择。”

美术馆是市民们获得感和满足感的重要来源,更是城市融合力的重要体现。陈湘波介绍,关馆一方面用丰富多样的展览吸引观众,通过提供导览、艺术讲座等方式进行公共教育:另一方面,“第二课堂”、“艺术进社区、艺术进校园”、“我向大师学绘画”等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公共艺术教育与服务方式,“关馆成为连接城市、公众、审美、教育的‘多维空间’。”

从2005年起,关馆推出常设性公益学术讲座“四方沙龙”,目前已有170多期;2007年,关馆成立全国首个文化义工队伍,邀请市民参与到美术馆的服务中来,目前在册达300多人;关馆首次制定《关山月美术馆文化义工服务条例》,用制度来规范义工的具体行为;2012 年,关馆的《关山月全集》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2012 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15 年又获国家出版最高奖“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奖”。

为山九仞,功在不舍。关馆十几年前就布局数字美术馆的发展。“在数字化时代,关馆正在加快推进数字美术馆建设”,陈湘波透露,“关山月美术馆·数字馆”也于建馆25周年之际正式上线。

快马加鞭未下鞍。陈湘波介绍,关馆借助25周年之际,以“共创共享·艺术之美”为主题,重点推出四个精品展览、两个文化战略合作项目、一个数字美术馆、一场美术馆之夜,并将联动推出25场以上山月学堂等公教活动,让艺术真正走入城市与生活。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陈湘波表示,未来,在深圳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建设中,关馆将继续以描绘入脑入心的工笔画精神,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化创新为动力,有效发挥美术馆作为国家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功能,努力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现代美术馆,用情用力抒写新时代的壮美画卷。

(原题《陈湘波:踔厉奋发抒写新时代新征程的壮美画卷》)


编辑 (冻结)陈冬云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