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考古新发现!发现规模最大高等级越人墓地,出土30具古人类遗骸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李竹 通讯员 穗文广旅宣
2021-04-12 16:37

广州黄埔陂头岭、增城金兰寺两处遗址又有考古新发现!4月12日上午,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在南越王宫博物馆召开广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与考古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在黄埔陂头岭发现的陂头岭遗址战国中晚期-西汉初期的墓群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封土保存最为完整的高等级越人墓地;增城金兰寺遗址出土了保存较好的古人类遗骸30具,对厘清华南史前时期人群迁徙互动和生业方式转变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

黄埔陂头岭遗址          

发现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窖穴和高等级越人墓地          

陂头岭位于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环九龙湖总部核心经济带的中心位置。

黄埔陂头岭遗址鸟瞰全景            

为保护文物,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0年10月中旬起对陂头岭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遗址现存面积约9900平方米,目前完成考古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5座、窖穴和灰坑260个、柱洞70个、沟槽1条,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初期墓葬38座。共出土文物400余件套。根据考古发掘成果,可以明确陂头岭遗址存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南越国早期两个阶段的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晚期居住生活类遗存包括窖穴、灰坑、柱洞等遗迹,数量众多,几乎遍布陂头岭现存区域,尤以中南部分布最为密集。也有少量墓葬,属于陂头岭遗址年代最早的遗迹单位。这一时期遗存原分布范围可能超过10000平方米,现存面积约为7300平方米。H25是目前确认最大的窖穴,平面近圆形,最大径2.74米,深达5.2米,坑内堆积可细分为31层。这是目前岭南地区考古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窖穴。            

新石器时代晚期窖穴H25发掘          

陂头岭遗址战国中晚期-西汉初期的墓群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封土保存最为完整的高等级越人墓地。目前确认38座,几乎遍布整个发掘区。原分布范围估计超过20000平方米,现存面积约9000平方米。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介绍,陂头岭遗址发现的两期文化遗存,不仅是广州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也是珠江三角洲乃至岭南地区至为重要的考古发现。“本次考古发现对于珠三角乃至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南越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大价值,尤其为阐释早期岭南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增城金兰寺遗址            

出土30具保存较好的古人类遗骸            

金兰寺遗址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金兰寺村北部,县江河西岸,为珠三角平原北缘一处重要的史前贝丘遗址。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0年11月起对金兰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增城金兰寺遗址鸟瞰全景            

本次考古发掘面积800平方米。截至3月底,已经发现面积约500多平方米的史前贝丘堆积,清理墓葬32座(新石器时代晚期30座、战国时期2座),以及各时期灰坑38个、柱洞941个、灰沟21条、水井3口、墙1处,出土陶鼎、陶豆、石锛、石钺、箭镞、青瓷碗、瓦当等文物165件套,另有古人类遗骸30具,以及贝壳、鱼骨、猪骨等动物标本。

增城金兰寺遗址出土陶釜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墓葬是本次考古的最重要发现,包括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30座、战国时期2座,出土保存较好的古人类遗骸30具。30具人类遗骸的发现为开展骨骼及牙齿形态学、骨骼生物力学、古病理学、古DNA分析、同位素分析等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对于研究和阐释中国华南史前时期古人类的微观演化以及中国古老型智人演化,厘清华南史前时期人群迁徙互动和生业方式转变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

下一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将继续做好金兰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并与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展多学科研究,进一步挖掘金兰寺遗址的文化内涵,做好考古成果的整理、研究和阐释,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广州力量。

(原标题《广州考古新发现!发现规模最大高等级越人墓地,出土30具古人类遗骸 》)

编辑 张克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曹亮 李怡天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李竹 通讯员 穗文广旅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